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工作 > 工作要点
2018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
2018-02-11 11:32:54  |  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
字号:
分享:
打印

  今年是全市体育系统贯彻《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落实冰雪运动“1+7”文件的攻坚之年,也是新周期备战开局之年和市运会举办年。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无畏的勇气,顽强拼搏,奋力开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2018年全市体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为动力,全力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着力解决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体育强市和健康北京,以优异的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一、以新融合推动全民健身,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1.强化依法治体,确保条例落实。一是大力开展新《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的学习、贯彻和宣传工作,在市人大的支持下,充分调研论证、总结试点经验,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解决全民健身相关法规政策、制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问题。二是开展《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期评估工作,各区体育局在“一区一品”群众赛事活动的基础上,提档升级,使活动在人数、影响力、提升身体素质方面更具带动作用。

  2.强化习惯养成,改善健身环境。一是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积极开展达标测试、“健康北京人”运动素质公开赛等活动。二是创建60个示范街道和特色乡镇,强化街道全民健身工作规范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逐步改善社区居民健身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体育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农民体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三是通过顶层设计、宣传引领、活动吸引、典型引路,形成我健身、我健康、我快乐的社会氛围,将“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植根于群众心中,全民健身成为市民自觉行动,形成健身不用人提醒、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局面。

  3.强化融合发展,建设健康北京。一是与市卫生计生委实施战略合作协议,举办“阳光长城计划——城市减重行动”和市民系列健身活动,开展体质健康测评、过程监控和激励等试点,在街道、乡镇层面试点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践行“生命全周期、人群全覆盖、过程全干预”为宗旨的大健康理念,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真正融合。二是与市中医管理局合作宣传、推介健身气功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和方法,推动市民树立科学健身养生理念。三是与相关医院和机构合作开展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运动指南研究。

  4.强化方法创新,引领数据应用。一是在全市开展健身团队星级评估、业务骨干培训及公园健身团队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调研,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生活化。二是编制印发《全民健身科学健身指导丛书》,建立健身安全相关制度和全民健身团队健身安全规范。三是建立集设施、活动、赛事运动指南等信息于一体的信息共享、数据共用的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

  5.强化“六边工程”,增加百姓获得感。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以健身团队建设为重点,织密三级组织体系。二是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继续建设完成770余片全民健身专项活动场地,出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三是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持续举办全民健身日、“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北京市体育大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四是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2018年市运会增设群众体育项目,通过开展以“我要上市运”的基层选拔活动,进一步激发老百姓参加健身的积极性,让普通市民也感受到竞技体育的快乐。五是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出台《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为群众健身提供科学保证。六是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为群众健身提供精神支持。

  二、以新突破带动全面提升,熔铸竞技体育队伍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为备战工作开篇布局。一是在深入总结天津全运会备战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任务,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二是深入基层运动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各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形成竞技体育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相互结合的完整体系。三是研究制定新周期备战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备战的主要目标任务。

  2.调整组建运动队伍,加强备战主体建设。一是做好新周期教练员选聘工作,突出实绩考核和执教能力,择优确定项目和队伍负责人;加大优秀教练员培训力度,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二是组建各项目备战奥运会、全运会、青运会3支队伍,调整优化人员结构,不断充实项目队伍,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运动队伍结构。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政策研究,利用定期举办训练营的方式,加强各项目梯队建设,扩充项目人才厚度。四是充分利用集训将我市各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输送到国家各层级集训队伍,力争常年集训运动员达到180人以上。

  3.科学布局项目,加强重点项目群建设。一是研究制定新周期项目布局工作意见,明确重点项目、次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二是对有望入围奥运的项目和全运会重点夺金、夺牌小项进行分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对次重点项目进行会诊和研讨,抓好优秀年轻选手的培养,力争部分子项能够具备夺牌实力;抓好一般项目的推广普及,加大改革力度,提升队伍组建和训练水平,推动一般项目向次重点项目转化。

  4.深入研究训练规律,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一是按照备战工作计划,扎实系统进行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二是研究国家队选拔和全运会改革政策,积极对接项目中心和单项协会,加强省市交流合作。三是结合竞赛规程,制定程序化参赛计划,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做好亚运会、青奥会的组织参赛工作,力争更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入选国家集训队并抢占主力位置;着手研究制定2019年全国青运会参赛组织方案,做好年度国内重点赛事的组织参赛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训练单位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运动员训练、科研、医疗、教育和保障水平。

  5.打好三大球联赛,提升城市名片含金量。一是以足球改革为龙头,加强三大球项目的研究和重点扶持,引导社会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支持我市的三大球职业俱乐部。二是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职业俱乐部的准入要求,构建完善的青训体系;依托职业俱乐部各级梯队,组建我市全运会队伍,力争新周期全运会成绩有所突破。三是加强同市教委、首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市传统项目学校合作,通过三大球青少年训练营、青少年联赛,夯实基础,扩大优秀后备人才储备,形成点面结合、纵横互动的生动局面,三大球城市名片功能凸显。

  三、以新理念推广冰雪运动,筑实冬奥群众基础

  1.以市民快乐冰雪季为引领,树立冬季体育锻炼理念。一是扩大冰雪公益体验服务规模,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打造成首都群众广泛周知并热切参与的冰雪体育盛会;以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力量支持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定向组织和社会公开报名等多种形式,组织1万名在京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学生、社区居民、各类健身爱好者、特殊群体等“零基础”市民进行冰雪运动体验,向市民免费发放1万张滑冰、1万张滑雪电子体验券,有机嵌入冬奥知识问答环节。二是举办“四冰一雪”的群众赛事,逐步形成京津冀地区辐射效应。三是举办12场“社区课堂”冰雪运动科普宣传和40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活动,与北京电台合作开设“冰雪空中讲堂”,编写滑冰专项、滑雪专项运动练习读本,宣讲冬奥和冰雪运动知识。四是培养4000名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全面实施《北京市滑雪场等级评定标准》和北京市滑雪指导员等级评定标准和行为规范,在全市开展大众冰雪锻炼等级标准的测试活动,进一步规范消费者滑雪行为,为安全滑雪提供保障。

  2.以备战冬奥冬运会为抓手,提升竞技冰雪竞争实力。一是实施平昌冬奥会备战计划,力争更多的北京运动员入围2018平昌冬奥会。二是大力推进北京首钢冰球国家队俱乐部建设,实施“雏鹰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拔40名优秀冰球苗子,2018年8月赴美接受国家冰球联盟和顶尖青训教练团队培训。三是扩大“走出去”范围,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项目选派有潜质的重点队员出国训练比赛,尽快提升竞技水平。四是坚持“引进来”和自主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训练效果。

  3.以市冬会为杠杆,带动各区青少年冰雪发展。一是指导市级和区级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训练,举办北京市青少年滑雪、冰球俱乐部联赛和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等冰雪赛事,发现和培养竞技冰雪后备人才。二是举办2018年首届北京市冬季运动会,指导各区组队、训练和参赛。三是与市教委加强协作,积极推进冰雪项目特色校和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四是建立京津冀青少年冰上和雪上训练活动基地,组织参加华北五省市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冬季),邀请河北、天津青少年队伍参加我市冰雪比赛。

  4.以冰雪运动发展集聚区为切入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依据各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室内外结合发展冰雪运动。继续支持重点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形成冰雪运动发展集聚区。支持延庆区以冰雪运动为重点打造国际体育旅游休闲名区,引进国际冰雪赛事。依托本市北部和西部山区雪场及周边资源,打造3至5个冰雪运动特色小镇。二是在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首钢单板大跳台场地、首钢国家队冰上训练基地等冬奥比赛场馆及训练场馆的基础上,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备、高标准的北京市冰上训练基地。三是持续举办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中国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多项冰雪赛事。四是利用京交会、文博会、冬博会为冰雪体育组织、冰雪体育经营单位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冰雪健身、冰雪培训、冰雪旅游、冰雪会展等业态发展。

  5.以群众冰雪场地设施为主导,为更多市民提供参与冰雪运动的条件。一是注重发挥政府在冰雪场地设施发展中的政策引导和多部门协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进一步做好各区冰雪场地设施规划建设指导协调,编制冰上场地设施年度建设计划,将冰上场地建设任务落实到各区,并组织核查监督。二是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冰雪场馆开展“冰雪公益开放日”,在保证冰雪场馆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群众开放,并配备教练免费指导群众参与冰雪运动。

  四、以新举措办好市运会,开拓青少年体育局面

  1.全力办好北京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今年5月至8月,高质量地组织市运会资格赛、决赛以及开闭幕式,力争做到青少年比赛与群众比赛和谐有序开展,使新市运会成为推动健康北京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舞台,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充分体现四年一届的市运会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

  2.完善青少年体育政策制度体系。一是研究制定《北京市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市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和全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本市实施细则。二是认真开展社区青少年体育工作调研,将青少年体育工作向社区、农村进行延伸,为青少年课余时间提供更多参与体育的机会。

  3.扎实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一是组织举办全市青少年U系列比赛,开展15个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营。二是指导各区加快冰雪项目运动队建设,力争达到110支左右;业余训练建立5个新教研组,总数达到20个;对各业余体校和冰雪项目运动队进行考评,与资金资助挂钩,不断提高对业余训练工作的监管能力。三是逐步优化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测试标准,并探索按项目推广体能训练方案。开展青少年篮球训练规范标准制定,逐步建立北京市业余训练各项目标准体系。四是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对外交流,适时组织队伍到国外集训。

  4.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一是颁布《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地方标准》,实施试点工作。二是完善体育传统校竞赛奖励机制,办好13个项目的传统校比赛。三是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质量,继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5.推动青少年三大球开展。一是继续争取财政资金对三大球基层网点校和重点示范校进行资助,实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对青少年三大球基层网点校和重点示范校的监督管理。二是组织开展三大球教练员培训,全年培训1200人次左右。三是扶持举办北京市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联赛,组织举办北京市青少年业余俱乐部足球联赛,继续推动北京市青少年篮球冠军赛、排球冠军赛这两项精品赛事提档升级。

  五、以新思路发展产业,为体育注入生机活力

  1.在政策落地上发力。落实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文件和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精神,与市发展改革委、旅游委、规划国土委和财政局重点落实我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特色运动项目,推进区域健身休闲与旅游、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实践和成果。举办2018年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立足于发挥三地各自的优势,联合共建一批体育产业重点项目,联合筹办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和活动,联合申报国家级体育产业重点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2.在打造旗舰上发力。一是着力打造百年俱乐部,大力发展职业体育。二是抓住抓好龙头企业,拥有3至5家上市体育企业,重点扶持首钢、北控、北汽等大型国企,帮助其在企业布局经营中做强做大体育产业版块。三是发挥各区政府在发展首都体育产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北京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规范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申请创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3.在培育赛事上发力。一是有序推进2019篮球世界杯筹办工作,并办好今年9月亚太区预选赛中国队主场比赛。二是着力打造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暨北京半程马拉松等高水平赛事,精心培育京津冀登塔挑战赛、3对3篮球赛等自有品牌赛事,扶持引导新兴赛事。三是把开展各种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与培育消费群体有机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有机衔接起来,使体育赛事活动同激发市场活力、培养消费习惯、培养培训技能、场馆开发利用有机融合发展,培育体育人口,夯实大众消费基础。

  4.在实现路径上发力。一是做好全民健身消费补助、新建体育场馆补助和职业体育俱乐部评估奖励等北京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并制定品牌赛事和活动补助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二是拓宽体育彩票实体渠道,加强专卖店建设,利用足球世界杯契机促进竞猜型彩票销售,力争2018年全市体育彩票销量达到55亿元,筹集公益金约16亿元。

  5.在基础工作上发力。一是加强高危体育运动项目经营许可管理,建立体育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防控预防机制,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启动“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编制工作,提升管理精准化。二是与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合作,搭建本市体育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采集体育产业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准确了解和掌握本市体育产业宏观和微观运行情况。

  六、以新铁拳严抓赛风赛纪,加强体育系统党的建设

  1.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加强运动队党建工作,坚持思想引领,压实党建责任,着力推动党组织在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首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体育改革发展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覆盖,突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坚持依规依纪治党,扎细扎密扎牢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管物。加强体育队伍建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突出政治标准,严肃纪律要求,让广大体育干部专心体育管理,让运动员教练员专注训练比赛。

  3.严防赛风赛纪和兴奋剂问题。编写反兴奋剂电子教材,为运动员学习反兴奋剂知识提供技术保障,组织反兴奋剂教育培训和拓展活动,扩大受众规模。尤其是以市运会反兴奋剂工作为重点,指导各区体育局、各训练单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管理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体育从业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公平竞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教育,服从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的体育道德教育。

  4.加强制度建设。市体育局进一步简政放权,工作重心集中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上,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开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在赛事审批制度改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选拔选派和监督工作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完善我市有关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各单位尤其是训练单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市级、局级、校级的较完善的制度体系。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