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58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3-11-15 14:57:11  |  北京市体育局
字号:
分享:
打印

贾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广运动机能评估与科学健身医疗服务平台 加强医体融合 助力体育强国”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卫生健康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更是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放在了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北京市全民健身工作一直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大体育”“大健康”理念,把“体卫融合”作为实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两大战略的共进策略和重要路径,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您提出的“构建运动机能评估与科学健身医疗服务体系”“运动机能评估准入诊疗科目和医保报销范围”“设立运动机能评估与科学健身科学专项研究”等方面的建议,我们对此深表赞同。围绕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市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签订《体医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体卫融合的适宜技术、人员培训、服务场景、标准建设方面开展了多项试点工作。

  (一)建立北京市体卫融合基地,开展医疗体检与体质测试相结合试点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从2000年开始,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指标可以简单评估大众体质状况,这是目前我市了解市民体质现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2018年,市体育局在北京市体检中心建立了体卫融合实验基地,开展体质测试和健康体检结合试点工作,分为健康体适能测评区、运动干预指导区、营养干预指导区,配备了专业检测设备和用于运动干预的各类器材。该基地将心肺功能、身体成分、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体适能检测项目纳入健康体检项目之中,对体检人群进行专业测评、处方开具调整、运动管理、营养干预、健康宣教、答疑指导等,推进体卫融合工程在健康体检机构的落地。

  (二)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班,培养体卫融合人才队伍。市体育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开展运动处方培训班7期,累计培训各类医疗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以及基层健身团队的骨干人员1500多名,制作了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多位教授、专家授课的近90学时的线上运动处方视频课程,内容涉及运动处方理论体系、体质测评理论及实操、慢病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健康管理的实施路径、运动健康干预指导实操等方面,为本市医疗系统的体卫融合人才储备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市体育局在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中,已连续多年加入体卫融合相关课程,并邀请三甲医院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让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会健身技能,还了解医疗卫生知识。

  (三)试点建设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市体育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内务部街试点建设了社区健康促进中心,以非医疗手段为主,面向社区居民、辖区单位职工等群体进行常见慢性病风险评估、健康体适能测评、运动处方开具调整、营养健康教育指导等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健康管理服务。2022年,该社区健康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授予“国家体育科普基地”的称号。

  (四)制定北京市地方标准《体医融合机构服务规范》。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体检中心共同研究了全国第一部体医融合地方标准《体医融合机构服务规范》,明确了从事体医融合服务的机构性质以及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管理、安全、服务、质控要求等,为未来体医融合产业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五)推动健身气功与中医的融合发展。市体育局与市中医管理局自2016年起合作,将健身气功与中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中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内容兼顾功法技能与理论,旨在借助中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利用其所学健身气功知识与技能,引导患者科学习练健身气功,发挥健身气功与中医相结合促进患者养生、保健、康复的作用,为首都市民提供全面、便捷、经济高效的健康服务。

  (六)强化社区人群健康干预。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慢性病预防干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组织医疗、体育方面专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同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制作运动指导视频40多个,发放至社区指导群众科学运动。在全市各街乡和养老机构宣传推广老年防跌倒毛巾操、椅子操、太极拳等,自2017年开始在社区推广毛巾操,至今已覆盖全市16个区、近千个社区,惠及老年人群近2万人。

  (七)推出量身体育行动,提高科学健身水平。为提高科学健身水平,降低不当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风险,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于2023年5月13日正式推出量身体育行动,依托“北京健身汇”小程序,整合应用AI智能技术和科学测试方法,为用户量身定制便捷、全面、科学的健康评估系统和运动解决方案,帮助用户科学评估自己的健康水平,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秘方,通过科学的健身方式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量身体育行动包括AI体适能评估、全面体质监测和深度健康评估三种健康评估途径,根据评估结果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评估报告,科学分析用户体适能短板和潜在健康风险,有针对性地给出运动建议和健康建议,推荐适宜的膳食配比、运动课程、赛事活动、运动装备等,为用户科学健身、促进健康提供有力保障。量身体育行动立足北京,可服务全国用户。目前一期系统已上线运行,更多服务将陆续推出。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体卫融合工作

  2023年,市体育局将进一步推动体卫融合工作的拓展和落地,计划开展多项运动促进健康工作:

  一是持续培养体卫融合人才队伍。市体育局将继续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开展不同级别的运动处方培训班,并加大对社区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培训力度。在体育培训和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中提高运动处方、康复、急救等体医融合内容的比例,持续开展将基层中医师培训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充分发挥本市6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传授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引导市民主动健康。

  二是试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科学健身门诊,有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和社区健身场地,探索运动在社区慢病患者干预指导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健身门诊的实施路径。

  三是在健康体检机构开展健康管理门诊,通过开具运动处方和科学健身指导,为疾病高风险患者开展疾病预防服务,探索体检机构运动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并推动形成行业规范。

  四是在企事业单位等功能社区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带动功能社区运动健康文化的普及推广,探索单位职工运动促进健康的服务模式和实施路径。

  五是立足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积极整合体育院校专家教授、体育专业人士、医学专科等专家资源,统筹安排科学健身、体医融合理论课程及健身技能课程,以科学健身讲座进社区的方式,向市民宣传科学健身知识、传授健身技能,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推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六是以北京市体育总会为枢纽,各市区级体育组织及基层健身团队共同构成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挥资源、组织、人才等集合优势,宣传运动机能评估服务及科学健身处方服务,采用市民喜爱的方式普及运动机能评估及科学健身处方的概念。加强与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组织符合条件的市级体育协会参与运动机能评估专项研究以及追踪调查研究。

  (二)科学健身医疗服务相关工作

  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和推广运动机能评估和科学健身医疗服务体系,市卫生健康委计划统筹做好以下重点相关工作:

  一是继续全力支持配合市体育局举办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和业余体育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通过医疗保障活动适时宣传体育运动健康知识。针对广大业余体育爱好者在体育比赛中易出现伤病的情况,除做好现场保障,指导参与人员进行个人运动机能评估,加强避免运动损伤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二是充分发挥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与体育运动结合的体医融合作用,及时告知体检人员通过体检发现的健康隐患,对未病慢病早期介入,指导防范运动风险,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目前,部分专业体检机构和三甲医院在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已经设置了运动能力测评项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

  三是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社区指导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展慢病筛查和健康指导,强化社区中医药服务力量,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促进医疗关口前移,更早更有效介入社区人群健康管理,在有针对性地指导运动健身中发挥作用。

  四是发挥运动场所配置的急救设备作用。在冬奥期间,为每个冬奥场馆配置了5-10台可移动除颤仪(AED),赛后均移交场馆管理使用。同时,市卫生健康委也在多个公共场所配置了AED,有效提升在场馆运动时突发心脏骤停人员的急救效果。

  五是发挥科技创新作用。鼓励医疗机构提出运动机能评估与科学健身科学科研专项课题,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运动、医学、康复、营养、心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六是支持医疗机构设置运动风险筛查科室和服务项目,加强对运动医学科等运动相关临床专科的建设支持。鼓励更多医疗机构开展高水平运动医学服务,指导群众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运动,规避运动风险和减少运动损伤。

北京市体育局    

2023年6月15日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