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总结
2016年北京市体育工作总结
2017-02-20 16:58:28  |  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
字号:
分享:
打印

  一年来,全市体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科学领导下,在各区政府、各委办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开创了首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制度创新,理念升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档升级

  1.修订《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国务院系列政策精神,修订内容重在落实保障公民权利、履行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体现“立出全民健身良法、实现全民健身善治”的主题,抓住制度创新,保障、促进全民健身体系的发展。立足于社会治理体系的建立,体现政府主导、公民主体、社会主办、单位支持、市场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已经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2.颁布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作为市政府制定印发的指导“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执行主体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着手研制全民健身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健身设施管理等配套文件,指导各区同步制定实施计划。

  3.创新设施建设管理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公司化运营机制,采取PPP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面向社区投资、建设、运营综合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健身场所,对进一步打造“15分钟健身圈”、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起到示范作用。重点建设专项活动场地264片,按期完成市政府办实事项目智能健身步道30公里和折子工程100件滑雪训练器建设。

  4.推动体育示范平台建设。牵头编制的全国首个社区体育地方标准《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规范》正式发布实施。与市农委共同确定创建北京市体育特色乡镇工作思路和具体方式,推动各相关区积极实施。深度尝试体医结合,配合市卫生计生委开展“阳光长城--城市减重计划”活动,与市中医局合作推介健身气功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按照统筹考虑、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与市社团办研究推进体育组织改革和体育行业协会“脱钩”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体育社团87个、区级社团531个、健身团队7893个。

  5.提升市民主动健身意识。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2.23万次,参与人次957.77万人次,其中市级活动544次、区级活动2810次、街乡镇社区行政村活动18994次。北京市体育大会、和谐杯乒乓球赛、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公园半程马拉松等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亮点纷呈。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体质达标测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全年共培训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700人,举办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30余期,利用全媒体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

  二、厚积薄发,捷报频传,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1.里约奥运备战成绩优异。27名北京运动员在里约奥运斩获8枚金牌、3枚铜牌、12人次4—8名的辉煌战绩,金牌贡献率位居全国第一,是历届奥运会北京选手获得金牌最多的一次,特别是在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等国家优势项目中发挥出色,为中国代表团完成里约奥运会参赛任务奠定了基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2.冬季项目布局顺利。成立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和市冰球协会合作组建了16支竞技冰雪专业队伍;与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共建雪橇国家队。花样滑冰项目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上获得1枚银牌,在国内外年度重要冰雪赛事中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北京冰壶队、速度滑冰队、单板跳台滑雪队、短道速滑队竞技水平迅速提升并取得一定成绩。

  3.两运备战工作持续推进。确定工作要点和指令性比赛任务,对竞技体育发展定期进行量化评价。制定天津全运会备战参赛组织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备战办公室,启动全运会参赛组织模式。进行两轮备战盘点,实施对重点运动员培养保障的英才计划。组织科研人员开展个性化、针对性的科研攻关,保障重点项目优先发展。

  4.竞技体育政策寻求突破。争取市财政局在运动队伍训练备战经费上给予保障。争取市教委和部分高校在各年龄段运动员入学和日常文化教育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修订了《运动员聘用管理办法》《北京市运动队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及试训、招聘和退役制度,制定了冬运会和奥运会奖励办法,有效规范运动队伍管理。

  5.三大球项目稳步发展。深化与国安、首钢、北控和北汽俱乐部合作。2016赛季,北京国安获得联赛第五名,北京女足获得联赛第六名,首钢女篮获得联赛冠军,首钢男篮获得联赛第五名,北汽男排获得联赛亚军,北汽女排获得联赛第七名。不断提升全运会队伍竞技水平,启动了二青会三大球项目组队工作。

  三、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冰雪运动发展驶入快车道

  1.加强全市统筹规划。经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牵头起草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和7项配套规划,将北京市冰雪运动发展纳入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大局,是全国首个以地方政府名义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绘制了“1248”发展蓝图。建立了北京市冰雪运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统筹推进全市冰雪运动发展。

  2.普及推动群众冰雪运动。联合13家委办局,成功举办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打造40项市级冰雪体育赛事及群众冰雪活动;13个区创建了“一区一品”群众冰雪品牌活动,举办106项区级冰雪活动,吸引近19万人次参与;成立了北京市冰壶运动协会、北京市滑雪协会;将冰雪运动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体系,开展冰雪健身宣讲与宣传活动,组建群众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讲师团,举办20场北京市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冰雪大讲堂,编制发放《北京市群众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丛书——冰雪运动普及读本》。

  3.积极开展青少年冰雪活动。成功举办2016年北京市青少年滑雪赛、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青少年滑冰锦标赛暨队列滑比赛。与市教委组建奥运冠军冬奥宣讲团,赴16个区开展冬奥知识宣讲与仿真冰、冰球、冰壶、滑冰体验活动。命名5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4.促进冰雪体育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冰雪运动运营项目20个,扶持资金1600万元,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冰雪体育产业,参与体育场馆设施运营、公益健身服务体系、群众性体育比赛等。举办大陆冰球联赛(KHL)北京主场比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沸雪世界单板滑雪赛与现场音乐会等多项冰雪赛事,在全市掀起了一股冰雪热潮。

  5.统筹协调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联合市规划国土委启动全市冰雪场地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市冰上运动基地建设,通过市政府重大项目“一会三函”审议。各区政府高度重视冰上运动场地建设工作, 2016年全市建成投入使用冰上场地16片(室内场地11片、室外场地5片),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简易冰场4片。

  四、顶层设计,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取得新发展

  1.体育教育协作力度加强。分中有合,统一印发北京市青少年体育竞赛计划,对部分赛事进行了合并,增强市级青少年体育竞赛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合中有分,对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跆拳道、武术等8个项目中小学生冠军赛进行重新分工,打造青少年体育精品赛事。与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强化督导,顺利解决我市4所公办体校自办文化教育问题。

  2.业余训练项目调整优化。制定《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训练考评办法》,明确业余训练工作人才效益、输送质量、基本条件、训练管理等指标。制定《北京市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调整了各区夏季和冬季项目业余训练布局,开展冬季项目业余训练,实现冰上项目全覆盖、布局全覆盖,积极筹备2018年第一届北京市冬季运动会。组织举办了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训练营,效果初显。我市共有14家单位进入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备选名单。

  3.青少年三大球基础夯实。完善三大球基层网点校和重点示范校动态调整机制,全市463所三大球基层网点校和77所重点示范校的130支运动队得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惠及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校。选取44所试点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培训机构对零基础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三大球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办赛模式,成功举办了北京市青少年篮球冠军赛、排球冠军赛,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

  4.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举办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增设项目,参赛人数近2万,以赛代练、以赛促练,营造了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采取各区自评和第三方公司实地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行综合评估,我市5个俱乐部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奖励资助调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积极性,开放总量保持稳定。

  五、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体育产业快速成长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联合申报3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认定17个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共扶持产业项目129个,安排资金5.037亿元。举办第四届京交会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发展大会,全球40余家体育服务商参展,签约金额约24.5亿元;举办北京市体育产业展,参展观众达5万人次。联合税务部门更新《体育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手册,将文化体育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配合工商部门全面落实“先照后证”、“五证合一”改革。

  2.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牵头制定《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立足于发挥津冀两地优质的滨海、湿地、冰雪等自然资源,借助承办冬奥会契机,着力发展冬季体育赛事和大众休闲健身等体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地共同签署了《深入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议定书》,就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等方面深入加强交流合作。

  3.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成立男篮世界杯组委会,加大2019年男篮世界杯赛事和篮球运动宣传推广,承办中澳国际男篮对抗赛、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等多项赛事。北京国际长跑节成功升级为半程马拉松,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全年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世界田径挑战赛北京站等国际赛事25项,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办体育赛事31项,北京市举办竞技系列体育竞赛31项、群众系列体育竞赛372项。

  4.健全体育市场监管机制。编修《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滑雪场所》地方标准。委托专业机构、委派专业人员利用专业仪器设备,对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单位进行专项安全评估检查。指导各区体育产业安全运营生产,确保本市体育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体育彩票工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60.37亿元,同比增加10.07亿元,筹集公益金15.89亿元。

  六、依法治体,服务大局,体育基础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1.高度重视足球改革发展。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衔接国家层面指导文件,突出北京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北京市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北京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北京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建立了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深化全市足球改革。

  2.高起点制定体育发展规划。与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发挥体育对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体育社会化、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三大理念,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提升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高水平编制副中心体育规划。以“三最一突出”的内涵和标准,规划通州区体育设施。以建设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为支撑,坚持国际标准、通州特色,组织北京城市副中心体育设施规划初编工作。

  4.高效率推进依法治权。全面清理了市体育局行政审批事项,编制并公布市体育局9+X事项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被市政府审改办作为行政职权事项逐项公布清单模板在全市推广。体育行政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全年实施处罚案件12件,开展行政执法检查1550件、3000余人次。体育系统以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以抓好市委巡视整改为契机,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