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总结
2017年北京市体育工作情况
2018-02-11 16:49:46  |  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
字号:
分享:
打印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市体育局奋力拼搏、团结奋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依法治体,全面贯彻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

  紧锣密鼓开展条例宣贯。去年正式建立了市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出台《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制定《北京市体育特色乡镇标准》《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标准》《关于健身组织备案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星级全民健身团队评定与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开展市级试点工作,配合市人大做好《条例》执法检查工作。持续开展《条例》进社区、进街道活动,有特点、分层次地扩大社会效应,权威解读释义、深入宣传全民健身意识、作用和价值,提升市民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全民健身社会影响力和参与面。

  持续加强场地设施与健身指导。完成2017年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509片专项活动场地建设,新建1片室外制冷冰场和2片室外简易冰场、配置100件滑雪训练器。广泛开展体质项目通讯赛、达标分站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596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联合北京体育广播播出 “1025动生活”“界内界外”栏目各700期。与市卫生计生委签订体医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医疗体检与体质测试结合试点和“阳光长城计划——城市减重行动”、健康北京周系列健身活动;与市中医管理局合作宣传推介健身气功和中医知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群众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全年共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3万余项次,参与活动人数达千万人次。全民健身体育节、十大群众体育国际品牌赛事、北京市体育大会、“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北京纪录”挑战赛、公园半程马拉松等市级品牌项目影响广泛;社区体育、公园体育、假日体育、休闲体育、城乡体育和各类人群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京津冀龙舟比赛、冰球挑战赛等赛事特色鲜明。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中获得12金16银6铜,金牌榜、奖牌榜均位列全国第二,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全民健身事业的优异成绩。全年中央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播出我市体育活动8次,扩大了首都体育的影响力。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竞技体育砥砺奋进

  全力以赴备战参赛。制定备战计划,细化参赛方案,成立备战领导小组,形成训练、科研、后勤一体化保障体系,明确了重点项目、次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使目标更聚焦、方向更明确。实施了三轮盘点,做到知己知彼、了然于胸。紧抓改革机遇,实现了1+1大于2的良好效果。

  全运成绩再创辉煌。我市有576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三届全运会29个大项,224个小项的竞技比赛,获得30枚金牌、14枚银牌、31枚铜牌,159个前八名,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全运会参赛的目标任务,金牌、奖牌和前八名项次数全面超越第十二届全运会,金牌数是第五届全运会以来最多的一次,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三大球建设不断加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北京市足球改革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勇于破除制约足球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北京市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北京市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北京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北京市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市足协脱钩,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化与国安俱乐部、首钢俱乐部、北京汽车俱乐部和北控俱乐部合作,全力打好职业联赛。本赛季,篮球实现 “同城德比”,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冲超成功。成年男排获得全国亚军、成年女排重返全运会前三名。

  三、冰雪运动普及日渐深入,冰雪赛事闪耀京城

  群众性冰雪运动广泛开展。举办了“全民健身迎冬奥,快乐冰雪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三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共组织群众性冰雪活动22项2312次,其中,市级活动17项260次,区级活动5项2052次,累计参与450万人次。组织冰雪公益体验课894次和冰雪健身知识大讲堂843次,创建北京市全民健身滑雪培训基地,开展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84次、培训11193人。制定《北京市大众滑雪锻炼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竞技冰雪实力稳步提升。在2016-2017赛季国内外重大赛事及全国指令性比赛中共获得冠军4项次、亚军12项次、季军6项次,共计32人入选国家队(含集训队)。其中花样滑冰、雪车运动员共4人首次出征平昌冬奥会。与中国冰球协会、北京首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共建北京首钢冰球国家队俱乐部,合作普及和推广中国冰球运动。成功举办了2017年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KHL北京昆仑鸿星万科冰球龙队主场比赛、NHL中国赛北京站比赛等高水平冰雪赛事。

  青少年冬季队伍破冰起航。委托市冰协组建北京市男子U18、U15、U12,3支冰球后备梯队和女子冰球后备梯队,市滑雪协会组建北京市青少年滑雪队,成立16个区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83支,教练员79人,运动员1029人,填补了我市冬季项目业余训练的空白,实现了项目全覆盖(所有的冰雪大项在本市都有开展)、布局全覆盖(每个区至少有1支运动队)、参赛全覆盖(所有运动队都参加年度青少年冰雪赛事)。命名52所冰雪特色校,举办了首届京津冀青少年夏季滑雪挑战赛、北京市青少年滑雪比赛等多项青少年冰雪赛事,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青少年冰球赛事。

  四、深耕细作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不断加强

  业余训练冬夏并举。结合全市竞技体育重点项目的规划,对各区业余训练夏季项目进行了重新调整,冬季项目进行了梳理。对全市16个区24所体校进行了全市第一次业余训练考核。连续第三年举办田径、游泳、三大球训练营,在此基础上首次组织开展了柔道、摔跤、击剑、跆拳道、武术套路、散打、乒乓球、网球、拳击、射箭等10个项目优秀后备人才的训练营,加强了与二线队、专业队的衔接,进一步畅通了一条龙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

  青少年赛事全面开花。在全运会青少年组田径比赛中取得了男子标枪、男子跑跳全能、男子4×100米接力、女子铅球4枚金牌以及2个第四名和2个第八名;游泳比赛中取得2个第二名,2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和2个第八名。签署了《京津冀青少年体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组织举办京津冀青少年田径、游泳、篮球、排球比赛。全市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增加到14个。跨界跨项选材5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行第一轮集训。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再上台阶。组织举办中小学生篮球冠军赛、中小学生排球冠军赛,北京市体育传统校比赛13项,完善了体育传统校竞赛成绩奖励机制。组织开展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调研。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借助高校力量,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地方标准(草案)。组织参加12项全国青少年赛事活动,获得多项第一名。

  五、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创新

  落实产业政策文件。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三家单位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确定2017年北京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13个。2016年,全市体育产业总收入1154.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现增加值23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91%;全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14.4万人;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5.3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1%。2017年,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60.91亿元,同比增加0.54亿元,筹集公益金16.22亿元。全年体育市场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无投诉不作为现象。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体育局联合研究制定并印发了《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联合打造“京津冀运动休闲体验季”7站活动,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培育京津冀区域体育、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示范区和世界级体育旅游目的地。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委托北交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筹建京津冀三地统一的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合理规划赛事布局。全年举办国际体育赛事18项、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办全国性体育赛事44项、全市性竞技系列体育赛事84项、群体系列赛事375项,全市一级以上注册裁判员共计63个项目、3261人,比2016年增长了682人。取消了体育赛事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注重对赛事进行专业指导和服务,赛前监督完善手续,协助落实综合协调工作,赛中全程监督指导,赛后及时总结,实现了安全办赛、规范办赛目标。赛事布局更趋于合理,各季度比赛均有侧重,赛事种类和办赛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办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此外,围绕体育工作中心任务,体育宣传、体育外事、体育规划、项目建设、体育人才、老干部工作及各项基础保障工作也稳步推进,富有成效。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