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失效)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北京市2021年群众体育工作总结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2022-04-07 16:05:31  |  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
字号:
分享:
打印

京体群字〔2022〕4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市体育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市体育局对北京市2021年群众体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制定了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北京市体育局    

2022年3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京市2021年群众体育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冬奥筹办的冲刺之年。全市群众体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办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为关键,以冬奥筹办为契机,在各区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现了各项目标,开创了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担当,圆满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一是全力服务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圆满完成和平鸽和气球放飞等工作。通过摸清底数、精心选拔、反复训练、多次演练,圆满完成10万羽和平鸽和10万只气球放飞任务,达到周密细致、圆满放飞的工作目标。二是认真组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工作,建立运行体系,开展路线踏勘等任务,高质量编制完成火炬传递路线和组织运行方案。

  二、压实责任,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制发《北京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指引》,对赛事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进行规范。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举办人员密集型线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要求,在参赛规模、防控监测、安全评估、应急救护等环节严格把关。创新办赛形式,广泛开展线上走跑、“北京纪录”线上体能王挑战赛、健身技能指导、健康知识问答等线上赛事活动。深入走访排查室内外健身场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疫情防控措施和问题。

  三、加强统筹,贯彻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持续加强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工作治理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完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评选工作,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东城区健身操舞协会等67个单位、解磊等67人荣获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二是编制完成《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立柱架梁。充分发挥北京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听取市、区、基层体育部门、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全民健身工作。

  四、服务民生,圆满完成市政府体育公共服务领域重要民生实事任务

  一是超额完成2021年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任务。积极践行“街乡吹哨、体育报到”工作理念,与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区政府共同创建41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紧紧围绕“七有”要求、“五性”需求,深入挖掘城市空闲地、公园绿地等各类空间资源,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等市级部门全力支持,各区政府严密组织、深入落实,建设完成367处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市级实事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区因地制宜推进市民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就近就便参与运动健身创造便利条件。二是持续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维护管理。指导各区更新室外健身器材1.6万件。开展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试点工作,完成试点区域内3000余件室外健身器材“二维码”制作安装和系统调试。调整优化报修信息通报流程和方式,建立市、区体育部门全程监控、报修信息实时推送、维修企业限时办理的维修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报修信息处理效率。

  五、品牌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2021年全市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1万余项次,参与人数达1151万人次。圆满完成第14届全运会的群众组参赛工作,共取得6金9银10铜的优异成绩。一是聚焦党的生日、全民健身日和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全民健身体育节、“和谐杯”乒乓球比赛、公园半程马拉松、端午节龙舟大赛、“九九重阳”登山大会等赛事活动。二是举办首届“社区杯”足球赛,广泛开展职工健步走、民族健身操、花棍、龙舟、残疾人冰壶、农民篮球、跳绳及户外交流赛、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展示等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动。三是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交流,举办京津冀青少年冰球公开赛、羽毛球冠军挑战赛、柔力球交流大会等活动。利用延庆世葡园禀赋优势,开展风筝、模型、自行车、徒步、马拉松等项目的赛事活动,助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围绕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开展“慕田峪”自行车爬坡赛、“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北京国际风筝邀请赛等活动。四是落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指引,完善“安心体育行动”平台保险服务,确保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开展。

  六、紧扣冬奥,群众冰雪运动发展全面发力

  一是举办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打造品牌,助力群众冰雪发展。精心组织第七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线下组织开展冰球、滑冰、滑雪、冰壶赛事活动以及公益体验课、冰雪嘉年华、冰雪知识科学指导大讲堂等冰雪活动,线上制播超200期冰雪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等专题节目,共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性冰雪活动5378场次,530万人次参与,线上快乐冰雪季关注量累计17.9亿。启动第八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开展冰雪专题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健康走跑、冰雪社区等活动,发放12万张冰雪公益体验券,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和覆盖面。二是依托市冰上轮滑、雪上、冰球、冰壶、滑冰等协会,举办第六届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设置高山滑雪、陆地冰球、冰上龙舟等14个项目,全面推广普及冬季运动项目。三是推进冰雪知识普及和冰雪技能培训,编印《冬奥观赛礼仪》口袋书,广泛组织冰雪公益体验课,让零基础市民学习冰雪运动技能,扩大冰雪人口规模,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协同创新,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一是与市卫生健康委深度合作,共同实施体医融合战略合作协议,举办运动处方培训班2期,共培训450余名医护人员,在东城区内务部街试点建设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二是加强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研究,依托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深化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机制,发布《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三是全面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编制《健身汇 动百科:自行车运动》《微健身(老年人版)》等系列健身科普书籍。组织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802场,受众超1.38亿人次。持续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四是大力培养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队伍,开展21期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130余场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进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电子证照、政务服务数据清洗等社会体育指导员政务服务事项改革。

  八、加强引导,发展壮大各级体育社会组织

  一是加强体育健身组织建设。72家市级协会完成脱钩工作,体育类社会组织年检年报参检合格率为95%,市级协会专业优势和行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研究制定体育社团和基金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和抽查方案,促进体育社团和基金会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研究制定社团换届、分支机构管理等工作指引,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完成北京市篮球运动协会、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北京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北京市国际体育交流促进会等10家协会换届工作,指导成立北京市围棋协会、北京幼儿体育协会。三是加强对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指导服务,大力培育基层健身团队,开展健身团队备案、星级评定工作,推动健身团队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四是完成国家体育总局2021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推介工作,“冰蹴球”项目(民俗民间)、“中幡”项目(民俗民间)荣获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称号。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征集工作,共计34个项目参加全国评选。

北京市2022年群众体育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市群众体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发挥“双奥之城”优势,乘势而上、持续发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跃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提高思想认识,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严格压实“四方责任”,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促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严密防控、优化措施,坚决落实全民健身疫情防控属地责任。

  二是扩大优质的线上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按照防控优先、突出重点、分级分类的原则,开展线上健身项目研发,加大居家健身指导力度,激发群众健身内生动力。

  三是推广非聚集性健身理念,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方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引导线上运动、客厅跑、夜间跑等非聚集性活动成为市民健身新趋势。

  二、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推动形成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格局。将全民健身工作融入首都发展大局,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锻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长板,强化科学健身服务,壮大社会体育组织,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研究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细化《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任务分工,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完善全民健身评估体系,指导各区出台区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突出区域统筹,联动发力,为推动全民健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策保障。

  三是夯实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市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高质量推进北京市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更好履行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紧密围绕人民群众需求,继续开展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创建工作,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三、聚焦健身需求,加强社区设施建设与管理

  一是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将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列入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专项改革小组2022年“每月一题”专项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突出重点区域,研究对策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社区健身设施问题。

  二是继续将市民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复合利用城市已有空间资源,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新建100处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维护更新1000处室外公共体育设施,补齐场地设施短板,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健身空间。

  三是进一步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属地运营管理主体责任,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试点工作成果,通过安装“二维码”标牌,实现室外健身器材扫码报修,建立室外健身器材维修管理工作机制,提升室外健身器材报修维修效率。建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技术安全检测机制,对室外健身设施进行巡检,及时掌握使用年限、运营开放、安全隐患等情况,引导和督促属地落实管理责任,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健身活动场所。

  四、完善活动体系,优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

  一是发挥传统性、品牌性、经常性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引领作用,构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立足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北京市体育大会、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北京国际风筝节、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和谐杯”乒乓球比赛、第二届北京市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市民羽毛球挑战赛、北京市业余排球联赛、“北京纪录”挑战赛、三对三街头篮球赛、自行车联赛等品牌活动,广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群众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二是统筹各类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均衡发展。推动广播体操、工间操、健身气功进企事业单位,举办青少年轮滑、滑雪、冰球比赛、老年健身项目展示赛,举办残疾人冰壶比赛,农民篮球、跳绳及户外交流赛,促进职业人群、农民、残疾人、妇女等群体参与健身活动。

  三是立足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新年登高、健康走跑、花棍、龙舟、冰蹴球、舞龙舞狮等寓意深厚、内容丰富的体育休闲活动,推广拔河、广场舞、秧歌腰鼓、柔力球、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京津冀羽毛球、健身气功、轮滑、冰蹴球、游泳、击剑、徒步、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等活动,加强全民健身文化交流。

  四是积极培育小众精品活动。开展卡丁车、帆船、冰球、儿童滑步车、健身瑜伽、钓鱼、射箭、飞镖、气排球等小众精品赛事活动,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

  五、擦亮双奥城市名片,巩固和扩大冰雪人口发展成果

  一是发挥“双奥之城”优势,借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掀起的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潮,进一步推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打造品牌,举办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室内外相结合,不断丰富线上冰雪活动内容和形式,适时举办冰雪公益体验课、冰雪嘉年华等线下冰雪活动。

  二是积极推动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发展,发挥冬奥场馆、人才、文化等方面优势,加强冰雪运动知识普及和冰雪文化推广,不断提升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持续推动群众冰雪运动场所建设,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条件。

  三是大力开展体育组织冰雪推广普及系列活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宜冰则冰、宜雪则雪,鼓励“零基础”市民学习冰雪运动技术、参与冰雪运动,进一步扩大参与主体和覆盖面,持续扩大冰雪运动人口规模。

  六、深化体卫融合,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识

  一是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继续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举办运动处方培训班,试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学健身门诊。依托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开展慢性病智能社会治理研究,推动慢性病健康管理与智能智慧模式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丰富科学健身指导方式、渠道和频次,以空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加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供给,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通过网络直播课、线上视频课向市民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理念,吸引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强化全民健身激励,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监测等工作。

  三是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和服务,抓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岗位再培训工作。推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有序开展交流展示比赛、健身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

  七、优化组织网络,发展壮大各级体育社会组织

  一是持续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单项体育社会组织加强项目普及和推广,鼓励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单位会员,探索发展个人会员,探索多种方式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好已有传统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同时关注新兴体育社会组织。

  二是完成北京市体育总会换届工作,继续做好市级体育社团年检、换届工作。做好社团专项抽查工作,梳理抽查的项目和内容,将专项抽查工作推向纵深,注重解决社团实际存在问题,直面难点,化解难题。统筹推动支部和协会党建工作,继续加强支部和业务主管协会党建工作。

  三是鼓励发展社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持续开展基层健身团队备案及星级评定工作。重视和发挥各人群和各行业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组织健身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解决群众参与赛事活动“人在哪儿、组织在哪儿”的难题。

  八、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一是以满足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和科学健身指导等业务板块,打造基于体育服务、体育数据、体育用户等多维度的智慧体育生态圈。推动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民共享全民健身成果,使全民健身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精准。

  二是改革创新传统体育互动模式,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化健身新空间,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活动,激发群众参与健身热情。

  三是发挥“北京健身汇”“安心体育行动”平台作用,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人身意外保险服务,为安全有序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保驾护航。

  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市群体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力求在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见成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三个一”和“四个决不允许”。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切实做到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市委贯彻落实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范,统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的安全督导体系建设,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督导,坚决杜绝管行业不管安全、管业务不管监管的现象,杜绝发展与安全、业务与监管“两张皮”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七有”“五性”,用心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