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构建赛事体系,持续推动首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主题,市政协日前启动调研协商,市体育局、市教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构建“一环四区N场景”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12日“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在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主论坛上正式向全球发布,包括20项国际顶级赛事、30项高商业价值赛事和50项本土有影响力赛事。根据赛事体系建设规划,将在2025年初步完成赛事体系布局,2026年基本形成赛事体系搭建,2027年全面提升赛事品牌。
本市还将着力构建“一环、四区、N场景”赛事布局。“一环”指以奥林匹克中心区为核心,以四环至五环周边区域现有场馆设施等各类资源为依托,以举办知名重大赛事为引领,打造城市体育活力环。
“四区”,分别是依托奥林匹克中心区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奥运场馆,重点落位国际顶级赛事,聚焦田径、游泳、跳水、网球、冰雪运动等项目,打造北部精彩赛事聚集区;依托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首钢极限体育公园、首钢篮球中心、石景山体育中心、永定河文化带、京西山地绿道等场馆场地,重点发展篮球、自由式滑雪、攀岩、滑板等潮流体育赛事,以及徒步、登山、自行车等“近山”赛事,打造西部时尚运动聚集区;依托光彩体育馆、木樨园体校、芦城体校等资源,聚焦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打造和引进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赛事,全面构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新引擎,打造南部魅力健身聚集区;依托城市副中心绿心公园、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大运河、金海湖等丰富水上资源,重点发展龙舟、桨板、帆船、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和马拉松赛事,打造东部体育休闲聚集区。
“N场景”则是指充分利用体育公园、街心公园、商业街区、水库、长城等特定空间,组织公园半程马拉松、田径街头挑战赛、环湖自行车赛、航空模型赛等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各区资源禀赋,开展“一区一品”赛事活动,打造N多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新场景。
将推百条特色徒步路线
促进“文旅+体育”快速发展,市文旅局将推出“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套餐式、个性化旅游产品。按照计划,将在5月北京市龙舟大赛期间发布5条“漫步北京——潮玩大运河”主题游线路,举办大运河主题“北京礼物”和文创产品展示展售;7月北京国际武术公开赛期间推出5条“漫步北京——有一种生活叫怀柔”主题游线路,在长城上拍摄以武术为主题的短视频进行推介;9月WTT中国大满贯期间推出5条“漫步北京——锈色可参”工业主题游线路,联动“两园一河”及周边景区、餐饮、住宿举办惠民惠客促消费活动;10月中国网球公开赛推出5条“漫步北京——一网情深”主题游线路,在中网赛区举办2025“北京礼物”新品展销活动。
此外,市体育局还将联合市文旅局于4月举办“京彩同行”徒步系列赛事活动及覆盖全市的线上徒步打卡赛事活动,一直持续到11月,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百条徒步路线,全年覆盖百万人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拓展“赛事+”产业联动
市政协文旅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政协将围绕“构建赛事体系,持续推动首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
调研组将重点聚焦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布局、健全多元体育赛事组织、拓展“赛事+”产业联动、提升赛事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开展调研。
在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布局方面,将重点关注丰富多层体育赛事供给,包括引进和筹办国际顶级赛事,打造电竞等高商业价值赛事、高水平职业赛事和特色冰雪赛事等。
在健全多元体育赛事组织方面,将重点关注体育赛事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承办体育赛事,提升体育赛事资源配置水平等。
在拓展“赛事+”产业联动方面,将重点关注体育赛事与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吃住行游购娱”深度融合的商业模式,推动青少年体育赛事培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重视体重管理,实现“体育+健康”。
在提升赛事服务保障水平方面,将重点关注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健全赛事组织体制机制,建立赛事品牌认证制度、影响力评估体系,深化赛事综合协调机制等。本报记者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