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青春闪耀 剑指未来 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圆满落幕
2025-09-25 10:10:06  |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
字号:
分享:
打印

  9月14日,“中国体育彩票杯”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在国家体育馆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交流中心、北京市击剑运动协会承办。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市14个区和地区的3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赛期共2天,选手们按照年龄分为男子甲组、乙组、丙组及女子甲组、乙组、丙组六个竞赛组别,在花剑、重剑、佩剑的个人赛与团体赛中展开激烈角逐。

  从裁判员的公平执裁,到青少年选手的亮眼表现,再到教练群体的深度赋能,赛事不仅是检验区域青少年击剑竞技水平的“试金石”,更成为推动项目普及、选拔后备人才、传承体育精神的核心平台。

  以高标准筑牢赛事“公平基石”

  赛事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始于执裁团队的专业素养。本次锦标赛在执裁配置上尽显“高规格”,裁判长宋佳老师介绍:“执裁队伍汇聚了高资质、丰富经验的裁判力量,其中包括2名国际级裁判长,以及多名具备A级、国家级资质的资深裁判,确保每一场比赛的判罚都精准、客观。”

  为进一步消除判罚偏差,保障赛事流畅性,赛前执裁团队还开展了系统性准备工作。通过集中研讨核定执裁标准,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场景制定统一判罚细则,让规则尺度更清晰。

  从“赛场竞技”到“全面蜕变”

  赛场上,青少年选手的表现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意志与素养的展现。顺义区代表队运动员谢欣凝的分享,道出了众多青少年选手的成长心声:“击剑是一项讲究礼节的‘绅士运动’,练剑这些年,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在瞬间做出战术决策,更在专注力和心理素质上有了很大提升——现在面对困难,我能更沉着地分析问题、调整心态。”

  这种“竞技技能与个人素养同步提升”的成长轨迹,在本次赛事中随处可见。尽管部分选手未详细提及比赛中保持专注的具体方法,但从他们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坦然面对输赢的表现中,不难看出击剑运动对体育精神的深度塑造。而在谈及未来规划时,谢欣凝提到“考虑从事击剑项目推广或教学工作”,这一想法也折射出新一代青少年对击剑运动的价值认同,他们不仅是参赛选手,更开始以传承者的视角看待项目发展,为北京击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

  以“全维度培养”点亮人才“未来之路”

  青少年击剑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练群体的“深耕细作”。顺义区代表队教练刘权表示:“我们培养的不只是‘击剑选手’,更是‘全面发展的人’。在日常训练中,既注重技术打磨,通过拆解战术动作、模拟比赛场景,提升选手的攻防能力和瞬间决策力;更重视‘软实力’培育,比如通过团队训练培养选手的协作意识,通过复盘失利引导选手学会从挫折中成长,帮助他们平衡学业与运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种“全维度培养”模式,正契合北京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发展需求。从2008年击剑运动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到如今青少年参与热情持续攀升,北京已形成“校园普及+专业训练+赛事选拔”的完整发展链条。教练群体作为“链条核心”,不仅承担着技术传授的责任,更在传递体育精神、激发运动热爱、挖掘人才潜力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的每一次指导,都是在为北京击剑运动的未来储备力量。

  未来,随着赛事组别设置的进一步优化、项目普及力度的持续加大,北京青少年击剑运动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青少年将爱上击剑运动,更多后备人才将从赛事中脱颖而出,推动北京成为全国青少年击剑运动的人才高地与发展标杆,为中国击剑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北京力量”。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