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冬奥场馆的科普教育基地功能”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北京奥促中心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充分利用冬奥遗产积极推进奥运场馆利用。积极贯彻《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对冬奥遗产利用的目标要求,持续推动冬奥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在国家游泳中心举办首届“冰立方冰迷欢享季”和“水立方冬令营”等活动,在国家速滑馆、首钢大跳台和首钢冰球馆、延庆区冬奥村三处冬奥场馆同步推出“辉煌冬奥”主题展览暨群众性冰雪运动嘉年华,在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举办定向越野赛、轮滑公开赛、冰球公开赛和自行车联赛。利用新首钢园区工业遗存、冬奥场馆和服贸会场馆空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3.0示范应用新高地。延庆海陀山入选首批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推出了冬奥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海陀之夜”等特色活动。北京各奥运场馆设立针对青少年的社教体育课程,冰丝带、雪游龙、水立方、奥运博物馆等场馆对青少年公益开放,创新利用奥运资源、传承传播奥运精神、持续放大奥运效应。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奥运科普实践活动。北京市先后出台《北京市落实〈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促进体育消费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连续举办9届“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累计开展活动3.24万场,参与人次3754万。全市实现冰雪“一区一品”全覆盖,开展“我与北京冬奥同框”“我和我的冬奥故事”“追寻冬奥足迹,跑向双奥辉煌”等系列活动。利用国家体育馆、冰立方等冬奥场馆筹办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和U系列冠军赛冰球、冰壶等项目比赛,以及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比赛。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有98所学校1399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场次312场。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有25家俱乐部的近320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场次达987场,赛事规模继续保持亚洲第一。常态化开展奥运冠军进校园、进场馆开展教育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101中学、北京市十一中学等12所中小学举办了体能训练科普知识讲座,带领师生开展体能训练实践课,参与人数高达12959人次,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与首都体育学院滑冰馆组建冰雪青少年精英训练营,组织实施冰雪项目体能训练进校园活动,积极与北京各奥运场馆互动,结合教学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三是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普科创平台建设。2022年市体育局、市教委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青少年校外冰上活动中心创建评分标准》《北京市青少年校外滑雪活动中心创建评分标准》,印发了《关于开展北京市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评定工作的通知》,评定了国家速滑馆、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等30家单位为北京市青少年校外冰雪活动中心,评选北京市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200所“冰雪运动特色校”。市教委联合市科委、市科协共同印发了《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措施》《北京市社会公共资源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工作方案》,北京市和中央在京有关场所(馆)提供1153个公益性社会资源,免费服务各中小学校。其中包括专家资源417个,课程资源364个,活动资源372个,涵盖文化艺术、体育健康和科学普及等内容。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冬奥场馆。组织开展面向冬奥场馆的多场景人工智能技术、室内外一体化低延时定位、服务型智能机器人、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打造智慧化的冬奥场馆。研究建立冬奥场馆联络协作机制,更好推进场馆设施改造、掌握开放利用情况,指导冬奥场馆设施运营管理。深化应用场景驱动,推进冬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馆际数据互联互通。
二是进一步丰富冬奥科普活动。继续举办各级各类群众冰雪运动,丰富“一区一品”活动内容,因地制宜开展冰雪嘉年华、冬令营、体验课、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样的普及推广活动。研发北京市“健身地图”云平台,将冬奥场馆纳入其中,方便市民群众在冬奥场馆开展运动休闲健身。进一步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保持冰雪运动热度,巩固冰雪运动发展成果,在后冬奥时期再掀冰雪运动热潮。
三是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冬奥科普活动。组织学生进馆科学实践。遴选一批具有开展科学教育能力的冬奥场馆和科技馆、博物馆,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科普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组织科学教师培训,组织发挥“首都科普专家服务团”的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的优势,支持开展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免费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与学校科学课程相适应的体系化配套课程资源,服务教师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和科学教育能力。
北京市体育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