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评维度 | 工作任务 | 完成情况 | |
全面 依法 履职 | 1.常态化疫情防控。 | 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要求,履行体育行业疫情防控责任,修订体育健身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指引,加强重点时期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赛事活动筹办等风险评估,开展4轮次监督检查。圆满完成东京奥运会参赛人员在京封闭隔离、陕西全运会北京市体育代表团防疫等工作。 | |
2.继续创建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所。 | 紧紧围绕广大市民多样化运动健身需求,将群众身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市体育局与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市区联动,全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超额完成实事任务,创建41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建成367处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室内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 | ||
3.加大普及力度,更好推广冰雪运动。 | 1.大力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技能,制作播出40期《冬奥知否》电视专栏、207期电台冰雪专题节目,举办系列冰雪运动知识宣讲网络直播等活动,累计受众超5715万人次,62万人次参与线上有奖冬奥知识问答活动,快乐冰雪季微博话题关注量累计达到17.9亿。 2.成功举办第七届市民快乐冰雪季,参与人次530余万,培训2622人并授予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启动第八届冰雪季系列活动,精心打造大众冰雪北京公开赛品牌。举办青少年U系列冬季项目冠军赛和冰球联赛等,其中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的赛事规模继续保持亚洲第一。 | ||
4.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 提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质,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节、体育大会、“和谐杯”乒乓球比赛等品牌系列赛事活动,扩大春节期间系列活动和“全民健身日”活动等重要节点健身活动影响力,以徒步等京津冀赛事活动为抓手促进区域体育交流和创新发展,筹划举办首届冰球、射箭等公开赛和国际帆船赛等小众精品体育赛事。推广居家健身,录制推送健身视频670余条,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系列活动800余场、受众超1.38亿人次。全市开展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1万余项次、参与人次超过1150万,其中市级及以上赛事活动2500余项次、参与人次450余万。 | ||
5.备战参加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 | 1.在东京奥运会,北京有18名运动员参加了15个分项25个小项的比赛,夺得4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顺利完成奥运会参赛任务,金牌贡献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2.在陕西全运会,北京有599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5个分项、232个小项的比赛,获得21枚金牌、14枚银牌、15枚铜牌,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顺利完成参赛任务,运动成绩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 ||
6.切实加强冬季项目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 | 1.狠抓冰雪运动竞技备战,37人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得第一名10项次、第二名14项次、第三名6项次,全国冰球锦标赛上北京男子冰球队卫冕冠军、女子冰球队首夺冠军,实现历史性突破。严格对驻训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的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强化防疫措施,全面服务保障雪车雪橇项目国际训练周、计时赛和世界杯等赛事活动期间封闭训练安全顺利。 2.开展北京市区级青少年业余训练冬季项目运动队评估工作,审核确认125支区级青少年业余训练冬季项目运动队。编制完成北京市第二届冬季运动会青少年竞技组规程总则。 | ||
7.科学统筹青少年体育赛事,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 | 统筹举办36项市青少年锦标赛、25项市青少年U系列冠军赛、13项学校体育竞赛和“三大球”品牌赛事,2.4万人次踊跃参赛;开展17个项目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集训营暨京津冀藏疆赛事活动,7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集训,推动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教练员业务能力“双提高”。 | ||
8.贯彻实施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 | 1.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组织召开专题宣贯部署会,加快推动体育政策和项目落地。 2.开展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建设维护工作,完成16555家(新增252家)单位信息核查和更新工作。对全市61家产业基地开展调研并建立台账,编制印发发展报告及宣传册。推荐7家单位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命名9家单位为市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个项目为示范项目。 | ||
9.扩大体育服务消费,推进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 | 1.成功举办北京冰雪消费节和第二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发布冰雪消费地图及消费指南。评定命名60个市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并开展集中宣传推介。与河北省联合启动“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推出体育旅游主题线路、首批体育品牌系列赛事、京张体育研学基地,推动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2.成功举办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线下展商国际化率55%,发布体育行业数据报告,推介项目成果,会期签约总金额达到111.4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 ||
10.着力打造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加强国际体育交流。 | 1.积极推进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北京赛区筹备工作,启动组委会集中办公,制发组委会内部工作制度等;亚足联代表考察北京赛区并对筹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积极与国际体育组织等有关方面沟通协商,针对性地制定赛事组织工作方案和专项预案,积极推进品牌赛事筹备工作,科学研判举办重大赛事的可行性。 3.成功举办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等赛事,约3.5万人次参赛。积极推进高山滑雪世界杯、花样滑冰世锦赛等赛事申办工作。 | ||
11.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规范体育市场管理,统筹推进体育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加强体育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 1.持续推进体育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完成8项年度目标任务,年度挂账问题隐患完成整改。 2.持续推进体育行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培训,加强行业督导,完成体育经营单位信息填报工作,基本实现行业全覆盖。强化体育赛事“互联网+监管”工作,开展专项整顿治理行动,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实施细则及检查单。2021年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社会影响大的事故(事件)。 3.研究制定《北京市营利性体育培训机构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完成5家游泳场馆二级标准化创建评审、20家体育健身场所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检查评估工作。 | ||
全面 提升 效能 | 政务 效能 | 1.推进告知承诺制。 | 市体育局公开8项告知承诺事项实施方案,编制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和告知承诺书,明确告知承诺事项信用监管措施;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行告知承诺制的政策,全市统筹发布4项事项的告知承诺书;按照市政府审改办有关规定,同步更新、同源发布“证明”材料告知承诺的办事指南。 |
2.实现90%事项“全城通办”。 | 按计划编制“全城通办”事项清单,“从事射击竞技体育运动单位审批”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比率达到90%。 | ||
3.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 | 规范设置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发布更新职权信息、政策文件、预决算、双公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年度报告等法定主动公开信息,积极做好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在市政府网站和市体育局网站同步开展3个政策文件、2个合同示范文本的公开征集意见和反馈工作。依法依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件,确保申请渠道畅通、按时规范答复。 | ||
4.政策解读与平台建设。 | 加强政策发布解读服务,采用一图读懂、简明问答等形式宣传解读1个市政府办公厅文件、3个市体育局政策文件,注重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等方面的实质性解读,解读稿与政策文件相互关联。加强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建设管理,改造市体育局网站“政务公开”等频道,建设维护9个专题。 | ||
5.响应率。 |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进一步深化“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管理责任、各单位责任人负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所有受理派单、回复意见均报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审签。借鉴“我为群众办实事—局处长走流程”经验做法,强化提级响应,由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亲自向诉求人反馈办理情况,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全年受理派单响应率达到100%。 | ||
6.解决率。 | 着眼优化机制功能,研究制定了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实施办法和推进落实“接诉即办”工作行业督导意见,进一步理顺工作体系,建立形成了对接、督办、考核评价等上下联动机制,有效提升“接诉即办”落实质量。以“每月一题”为重点,举一反三,从群众关注的高频问题出发,梳理行业共性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落实,群众诉求解决率有了大幅度提升。 | ||
7.满意率。 | 坚持以群众满意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领导督办、责任包干、上下联动和月工作汇总等多项制度措施,建立和实行“一个问题、一名主责、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和包调查、包处理、包反馈、包稳定的包干责任制。采取“月考评、周调度、日专题”等强化措施,驻局纪检监察组、局机关纪委介入群众诉求办理全流程,对重难点问题或工作不力的单位实施重点督查、跟踪督查、精准督查,有效提升了“接诉即办”办理效率。 | ||
8.推进“全程网办”。 | 大力推行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制度,精简材料,压减时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广应用电子印章,完善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和掌上办等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由线下窗口向线上全程网办的转变,不断提高线上服务效率,提升市体育局政务服务网办便利度。 | ||
9.出现有效投诉。 | 市体育局未出现被市政务服务局通报的情况。 | ||
管理 效能 | 1.管理制度。 | 加强市体育局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实际,调整完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程序要求等。 | |
2.工作机制。 |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预算管理、信息公开、督促指导等工作机制,围绕“三定”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科学建立任务台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持续加强跟踪督办,及时梳理解决问题,认真做好任务落实反馈等各项工作。 | ||
3.清单编制。 | 依据市体育局“三定”职责,在编制日常履职工作清单时做到“四个全部”,对梳理出的年度任务进行逐项分解,细化、量化、具体化年度目标,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绩效任务过程管理,各责任单位主动担当作为,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认真做好年度考评工作。 | ||
4.分析研判。 | 每月组织各责任单位梳理清单事项进展情况,重点分析研判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可行性,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要求,统筹推进赛事活动筹办、健身场所开放等工作,积极落实各项任务。 | ||
5.协调配合。 | 积极配合专项工作牵头部门,开展实地走访、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按要求提供项目点位、任务进展等情况,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风险评估、检查督导等工作。 | ||
全面 预算 管理 | 财政 效益 | 1.财源建设任务落实情况。 | 根据“服务包”企业诉求,积极推进11项服务事项的办理落实工作,并获得企业的认可。 |
2.稳定存量和培育增量财源情况。 | 推动《北京市新建体育场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产业政策的实施,优化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场馆设施,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促进体育消费。国际滑雪联合会中国办事处落地北京。 | ||
3.预算评审情况。 | 严格按照市财政关于预算评审工作要求,对市体育局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2022年预算编报项目进行预算评审,规范预算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
4.成本控制效果和绩效管理。 | 严格按照市财政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相关管理办法等规定,进一步推进项目成本预算绩效,提升成本绩效意识。 | ||
5.部门结转结余率。 | 2021年度的结转结余资金按要求规范执行。 | ||
6.部门预决算差异率。 | 严格按照政策规定、预算批复和支出审批程序使用各项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严格执行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年中新增支出事项做到先有财政批复再有经费支出,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对于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支出的项目,及时向市财政局申请调整或交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部门结转结余资金,降低部门预决算差异率。 | ||
7.政府采购监督检查。 |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相关制度文件要求,完成全年政府采购计划。认真落实中央及我市政府采购政策措施,积极宣贯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推进意向公开工作,避免发生《负面清单》中的采购行为;积极推进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工作,超额完成消费帮扶任务;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关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采购过程中尽量选用中小微企业。 | ||
8.监督检查发现问题。 | 市体育局没有给予追回有关财政资金等行政处理和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大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事项。 | ||
9.部门预决算公开。 | 市体育局部门预决算均按照法定时间向社会公开,公开内容完整、细化、真实,财政监督检查未发现存在问题。 | ||
绩效 审计 | 1.遵守财经法规和纪律。 | 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规和纪律,按照政策规定、预算批复和支出审批程序使用各项资金,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 |
2.遵守“三公经费”使用规定。 | 遵守“三公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 ||
3.按实际申报财政资金。 | 严格按照市财政填报预算要求,根据市体育局实际资金预算需求,申报财政资金。 | ||
4.按规定上缴财政性结余资金。 | 未出现财政性结余资金未按规定上缴的问题。 | ||
5.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及成本管控规定。 | 未出现违反政府采购管理规定、违反政府购买服务管理规定、成本管控不严的问题。 | ||
6.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益。 | 未出现支出预算与支出政策不衔接不匹配、支出效率低、资金长期闲置的问题。 | ||
7.执行审计决定。 | 未出现未按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问题。 | ||
8.审计整改措施落实。 | 向市审计局报送的整改情况实事求是,未出现审计发现的问题屡查屡犯、未按期整改的问题。 | ||
全面优化 服务 | 成功举办第二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激发市民体育健身热情,促进体育消费。推动新建体育场馆补助资金等产业政策实施,助力企业发展。推进“安心体育行动”,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免费猝死险和优惠保险服务,确保组织者安心办赛、参加者安心参与。打造体育竞赛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市赛事信息登记、查询、成绩管理等功能线上一站式办理,不断提升赛事服务监管工作效能。坚持清单化管理,融合统一市体育局权力清单与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出8项实施告知承诺的审批事项,编制完成第一批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目录,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流程更加顺畅,服务更加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