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发挥“双奥之城”优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北京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议题”,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激发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动力,增强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二、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强化体育领域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切实履行抓党建主体责任,制定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建)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各级责任。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落实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政治安全。
狠抓巡视问题整改,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巡视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制定196条整改措施,逐一定分工、定责任、定时限,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要求到位。市委巡视反馈的29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21个,基本完成整改6个。
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树立正确导向。加大交流力度,把重实干、敢担当的优秀干部放到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成长。全年提拔处级干部16人、轮岗交流37人,特别是选拔了一批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担任训练单位领导、走上管理岗位,对17个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优化调整,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为巴黎奥运会、亚冬会等重大赛事推荐120名裁判员,在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比赛中,全部国内技术官员均由北京裁判员担任,出色的专业水准赢得国际组织高度认可。
三、坚持赛事引领,加快构建“一环、四区、N场景”赛事布局,北京赛事影响力显著提升
以北京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为契机,创设“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优化整合体育空间资源和赛事资源,构建“一环、四区、N场景”赛事布局,初步形成城市体育活力环、精彩赛事聚集区、时尚运动聚集区、魅力健身聚集区、体育休闲聚集区和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新场景。建立“1+1+1+N”赛事运行保障机制,加强综合运行和赛事监管,全面提升赛事服务水平。成功举办花样游泳世界杯、钢架雪车世界杯、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速度滑冰世界杯等21项国际顶级赛事。北京马拉松吸引18万余名选手报名,创北京马拉松赛事新高。
充分发挥赛事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力推动赛事经济,带动文化、旅游、商业等多行业融合发展。中国网球公开赛吸引现场观众约30万人,较上届增长50%,票房总收入达8000万元,中网园区综合消费额超2500万元,较上届增长84%和40%,亚奥商圈客流量达396万人,日均消费金额增长14.2%。WTT中国大满贯吸引现场观众约13万人,票房总收入达5700万元,首钢园区游客总人次近40万人,日均游客达7万人,园区餐饮、商业、住宿累计综合消费额达2900万元,入园客流和消费额比去年增长近1倍。创新举办北京市重点活动平台合作伙伴交流会,重点推介国际顶级赛事,为促进赛事市场开发提供更多更好契机。
四、坚持祖国至上、顽强拼搏,狠抓重大赛事备战参赛,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在巴黎奥运会上,北京运动员奋勇争先、不负使命,在乒乓球、跳水、田径、花样游泳、体操、射箭等项目上夺得5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金牌总数、金牌贡献均超过上届奥运会。比取得金牌更为可贵的是,各位运动员在赛场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展现了“双奥之城”自信开放、昂扬奋进的时代风采,展现了北京青年自信阳光、勇毅向上的精神风貌。
持续提升冬季项目竞技水平,北京运动员参加十四冬7个大项82个小项比赛,夺得27枚金牌、11枚银牌、19枚铜牌,创造参赛最好成绩。北京男子冰球队第四次获得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冠军,女子冰球队夺得全国女子冰球锦标赛冠军。
加快发展三大球项目,做好职业联赛北京赛区组织保障,支持国安、首钢、北控、北汽等三大球职业俱乐部打好年度联赛,北京女足夺得足协杯冠军,北汽男排获得2023—2024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亚军,北京国安主场比赛上座率全国最高。支持北京勇士足球俱乐部发展,夺得首都大学生乙级联赛冠军。
深入推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教育,加强兴奋剂违规风险评估,加大日常检查督导力度,未出现兴奋剂问题。
五、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匹配,加快建设新型青训体系,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加快建设新型青训体系,全面布局“633战略”项目,加强全生命周期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全要素融合发展生态体系。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训练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深化与国际学校合作,助推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职业化、国际化发展。
组队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6支队伍全部进入决赛阶段比赛。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举办“百队杯”、“希望杯”、“长城杯”、京少联赛等青少年足球赛事,积极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重点城市组)等比赛,北京男子U14、U15代表队夺得重点城市组冠军。
广泛组织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会同市教委首次制定发布年度北京市学生(青少年)竞赛计划,涵盖159项市级以上青少年体育赛事。成功举办冠军赛、锦标赛、冰球俱乐部联赛等青少年体育赛事。积极开展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的活动近100场,广泛吸引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
六、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加强场地设施和赛事活动供给,全民健身普惠全民
紧紧围绕群众对赛事活动、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等需求,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群众赛事活动不断丰富,成功举办北京市体育大会、公园半程马拉松、“社区杯”足球赛、北京市乒乓球公开赛、市民快乐冰雪季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8万余场,群众直接参与人数约202万。积极组队参加第一届全民健身大赛(华北区)、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总决赛和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断增加,改扩建体育公园10个,新建、更新室外健身器材5465件,安装乒乓球桌400张,安装儿童健身设施器材1710件。常态化开展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巡检和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工作,全年加装二维码标牌5万余块,器材维修维护2500余件,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广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全年举办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780余场。完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培训20期,举办京津冀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近1.3万人次参与。深化体医融合,组织运动处方培训,培训医护人员和健康管理人员512名。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健身气功和空竹等4个全民健身项目入选2024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持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出台市级体育社会组织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意见等政策,推动13家市级体育社会组织换届,指导成立市台克球运动协会、北京勇士足球俱乐部。制定10项市级体育社会组织团体标准,指导124个市级体育社会组织年检,开展10家市级协会抽查工作,评定1033支星级全民健身团队。组队参加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冠军3项次。
七、坚持以体育魅力激发经济活力,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消费动能强劲
注重发挥“体育+”作用,推动体商文旅融合发展,大力促进体育消费。开展冰雪运动消费季活动,发放冰雪消费券18.6万张。成功举办第五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全国范围内实现销售额11.2亿元,其中北京地区贡献显著,占比约20%。举办2024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353家体育服务机构参展,一年期签约执行金额达8.1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开展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项目和目的地评选工作,龙潭中湖公园、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百里山水画廊骑游、云居滑雪场等84个项目评为市级精品,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什刹海、国际马术文化周、城市副中心马拉松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发布体育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计划,举办活动116项次。围绕“风险、品牌、渠道”三个维度加强工作,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同步推进,年度销售额达116.19亿元,筹集公益金27.56亿元,较去年分别增长7.34%和7.03%。
进一步加强体育行业管理,强化预付消费监管,以“每月一题”为抓手,制定“一方案三清单”,开设资金监管账户3020家,备案2795家,落实资金监管账户1819家。加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开展经营单位信用评价,形成758家体育培训机构“风险+信用”评价结果。扎实开展体育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动态修订更新游泳场馆等5个体育行业安全生产隐患目录与检查清单,对全市5000余家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开展检查督查;加强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评估机制,全市体育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
八、坚持补齐短板、完善功能,优化体育场地设施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按照中轴线申遗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先农坛体校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充分展示先农坛体校承载的厚重文化历史和共和国体育发展史,疏解非训练备战功能,提升体育训练空间效能,形成了先农坛体校腾退搬迁及活化利用方案。
紧紧围绕体育发展需要,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足球青训基地选址工作已完成,市篮球、排球青训基地项目(一期)已发布勘察、设计招标计划,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央网球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已按程序报审,光彩体育馆城市更新项目已初步形成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梳理城市副中心规划公共体育用地情况,推进通州体育场升级改造,按照设置时尚、前沿、新潮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优化完善绿心体育设施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实现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全面开放运营。
九、坚持依法行政,持续增强政务服务效能,服力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真承办建议提案,落实办理程序要求,如期完成办理“市两会”“全国两会”建议、提案60件。组织领导干部学法,组织执法人员行政执法培训,持续提升依法治体水平。
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核制度,加强合同和规范性文件审核,重大行政决策严格执行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发布等程序,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全年公开发布规范性文件5件,审查合同协议259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体育领域综合监管,印发体育领域非现场监管工作方案,“一码检查”绑定率达100%。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应用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全程网办,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审批制度、“一件事”集成办事和“一业一证”场景等日常工作机制。
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部门整体支出评价、项目绩效自评,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全力办好“接诉即办”“吹哨报到”,受理办结市民服务热线派单1359件、网上信访17件,响应率均达100%,解决率满意率进一步提升,接诉即办月度考评2次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