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举办年,也是我市体育工作的丰收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平台。两个奥运筹办任务圆满完成,赢得广泛赞誉;群众体育深入蓬勃开展,全民健身体系日臻完善;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奥运会上创造历史最好成绩;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体育市场管理日益规范;体育赛事持续不断,组织水平和国际影响日渐提高。
一、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为两个奥运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1.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升温,喜迎、欢庆奥运的高潮不断。一是全力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全市314个街道、乡镇,2523个社区和3957个行政村全部开展活动,参与总人数突破290万人。参与第六届奥林匹克文化节,组织北京市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京城羽毛球千人挑战赛等4项市级、229项区县级和3939项基层活动,295万人参与,创造了良好的体育环境。二是出色完成迎奥运倒计时100天、天安门广场全民健身展示等一系列重大群体活动,为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三是借助重大活动,建立起遍布全市的全民健身精品项目网络。
2.群众体育组织日趋完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一是不断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建立“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协会”。二是积极推进体育生活化,2008年共创建了23个体育生活化社区,使全市体育生活化社区达到75个。三是晨晚练辅导站稳步发展,社区健身俱乐部建设有效推进。目前,我市已建有14个国家级、45个市级全民健身俱乐部,在为社区居民健身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棒球、乒乓球、游泳、田径等七个项目的体育传统项目比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构建了校内外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和竞赛体系。
3.农村和专项健身场地建设加快,满足了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一是加快了农村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引导资金699万元为233个行政村配建全民健身工程,使全市3577个行政村100%建有全民健身工程。二是为区县和社区配建足球、篮球、乒乓球专项场地30个,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三是按计划对2003年配建的1233处全民健身工程进行了更新,确保了正常、安全使用。四是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全市716所中小学校以不同方式向社会开放,较好缓解了公共健身场地紧张的状况。
4.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得到加强。一是完善公益性体质测试机构,验收并启用了12个二级国民体质测试站,为广大群众开展体质评价。二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群体工作,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余人次,群体骨干队伍不断加强,专业化、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三是编印《北京市全民健身科普手册》第四册,向市民、农民赠书11万册,为历时四年的全民健身科普工作画上圆满句号。四是在群体竞赛、展示交流、健身指导、培训推广等方面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圆满完成奥运夺金计划,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1.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新突破,展示了竞技实力和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市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以来,入围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获金牌最多、成绩最好的一届。共有44名运动员、22名教练员和3名队医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17个大项、33个小项的角逐。张怡宁、陈颖、何可欣、林跃等32名运动员在乒乓球、射击、体操、跳水、游泳、女子柔道等20个项目上共夺得6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3项第五名、2项第六名、1项第七名和1项第八名的优异成绩。这也是自1984年北京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以来所获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金牌和奖牌总数超雅典奥运会的奋斗目标,圆满完成了“3246”夺金计划,实现了北京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新突破。同时,我市运动员在年内的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中,整体表现稳定,共夺得38枚金牌、84枚奖牌、188个前八名,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二集团”的位置。
2.狠抓训练质量和效益,全运会备战实力得到增强。一是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通过不断完善训练指标体系、下达年度指定性比赛任务、加强训练指导检查、深入赛区考察等工作措施,提高训练管理干部、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意识和管理能力,突出了训练的系统性、实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了优秀运动队伍管理,保障重点项目的备战需求,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训练氛围,培养了具有高度荣誉感和强烈事业心、纪律性强、作风过硬的竞技体育队伍。三是强化体教结合,科技保障水平切实提高。在整合局属院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创建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开展了《提升2008年奥运会北京竞技体育水平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在训练疲劳恢复、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专项技术战术分析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反兴奋剂条例》,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强化反兴奋剂意识和教育,坚决杜绝兴奋剂,树立了首都体育的良好形象。
3.举全市之力,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重点布局项目的指导和评估。对体操、乒乓球等18个重点布局项目及承担任务的区县,就训练任务、科学选材、训练监控、输送质量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提高训练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市属二级运动班招生和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测试工作。二是加大区县业训经费投入,重点用于基础训练设施及器材的改善、选材测试、科研经费等关键环节,确保了我市业训规模保持在8000人左右。三是开展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争创工作,全市共有13所体校达标。四是制定了《北京市运动员技术等级审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拟定了二级训练管理相关政策。
三、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体育市场管理逐渐规范
1.体育市场开发方兴未艾。一是在奥运经济的拉动下,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用品、数字体育、体育传媒、体育彩票市场活跃,初步形成了以体育为特色,集体育、文化、旅游、传媒、商业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市场。二是相继成功举办了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中国网球公开赛、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NBA中国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具有相当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体育赛事,成功申办了2008-2012年国际自行车联盟场地世界杯赛(北京站),有效开展了2010年世界武道锦标赛和2014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等重大国际赛事的申办工作。三是体育彩票销售再创新高。截至12月31日,北京市体育彩票共销售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亿元,筹集公益金3.28亿元。
2.加大了对重点产业项目的扶持。一是利用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力扶持符合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点项目。论证、确定了西三旗体育活动中心、望京南湖公园体育休闲健身中心、北京国际网球学校、大兴极限运动发展中心等15个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有力支持。二是制定了《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项目申报、预审、审批、过程监督等程序,保证了引导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3.体育市场监管日趋规范。一是市和区县体育局联合开展了安全执法检查、奥运安全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改等多项工作,通过对全市1260余家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的检查,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47个,完善安全制度126项,开展应急演练113次。二是联合市公安、旅游等部门对部分危险性运动项目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确保了体育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四、发挥体育专业优势,全力参与奥运筹办,取得丰硕成果
1.成功组织了北京地区奥运会、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市各有关单位和各区县政府、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市和区县两级组委会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十分圆满地完成了两个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任务,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在8月6日至8日,组织841名火炬手在全市18个区县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9个路段进行了长达38.92公里的奥运会火炬传递;在9月5日至6日,组织了240名火炬手在海淀区和朝阳区的3个路段进行了1.2公里的残奥会火炬传递。两次火炬传递活动在传递路线设计、火炬手选拔与服务、仪式庆典安排、安保交通组织、新闻宣传和电视转播、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实现了“安全第一、热烈祥和”、“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总体要求,为两个奥运会的胜利开幕做了最为热烈、精彩的铺垫。
2.圆满完成奥运承办任务和相关保障工作。一是出色完成了城市公路自行车赛、马拉松赛和足球北京赛区的竞赛组织等任务,得到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北京奥组委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二是圆满完成奥运场馆服务保障任务。全市体育系统16个奥运训练场馆,为参赛运动队提供了周到细致的训练保障和服务。体育系统的众多干部参与了奥运的多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周密组织了奥运期间天安门广场健身展示和马拉松赛场全民健身项目展示活动,参演人数达到16300余人,营造了热烈、浓厚的氛围。四是建设和改造了48家公共体育场所无障碍设施,规范了152家体育场所的双语标识,标识普及率达100%。五是较好地完成了奥运期间采访接待任务。什刹海体校、先农坛体校等单位接待了近200家境内外媒体上千名记者采访,有力配合了奥运外宣工作。
3.宣传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和赛场文明礼仪有成效。一是累计举办奥运大讲堂主题讲座100讲,直接听众近4万人,上百家媒体宣传报道,受众超过千万人次,很好地传播了奥运知识与文化。二是配合“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组织编纂了《北京体育百科全书》,制作并发放了奥运项目规则和礼仪宣传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城市电视、移动电视等公共场所播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开展了外语培训活动,重点对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及教职工进行了外语听说培训。四是对北京市民文明拉拉队进行奥林匹克知识和文明观赛礼仪等专项培训,为奥运会培养了一大批“热情、文明、懂行”的拉拉队及后备观众。
4.采取全方位防控措施,确保了平安奥运目标的实现。一是狠抓严格整治、严格防范、严格控制阶段工作,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局属涉奥场所整治工作,广泛进行实战应急演练。二是坚决贯彻奥运安保一级防控命令,采取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物防设备、技防手段、人防力量,排查整治隐患,确保了全市体育系统内部、涉奥场所和体育项目经营单位的安全,圆满实现“平安奥运行动”目标。
五、体育法制等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1.体育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定了《〈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北京市体育局贯彻落实〈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意见(试行)》、《北京市体育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出台了游泳项目行政处罚裁量标准,体育立法层次进一步丰富。
2.深入开展了《北京体育奥运行动规划》实施情况督导评估工作。《行动规划》实施五年来,市和区县两级体育部门认真贯彻、积极推进。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实现,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保障。
3.积极开展了抗震救灾工作。南方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市体育系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各单位认真贯彻“一手抓奥运筹办、一手抓抗震救灾”的工作要求,用实际行动为支援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全市体育系统呈现出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工作、用工作实效体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良好态势。
此外,在体育规划建设、外事交流、社团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老干部工作等各方面,也取得较大成绩,为全市体育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