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我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施“3246”奥运夺金计划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体育工作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的意见》(京发[2003]15号文件)为指导,以创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为目标,紧抓2008年奥运会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了各项基础性工作,圆满举办了北京市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十运会取得较好成绩,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努力构建体育服务标准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了体育市场,成功举办了两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努力开创了首都体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推动“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施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全力做好十运会的备战和参赛工作,出色完成“3246”奥运夺金计划第二阶段目标任务,竞技体育工作全面推进
(一)抓实了十运会预赛和备战工作。打好十运会,实现“3246”奥运夺金计划第二阶段目标,对我市备战2008年奥运会和推动竞技体育工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年初,按照精心组织,确保重点队员入围决赛,并尽可能地扩大战果,做大基础,增加夺牌夺分机率的预赛工作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充分估计困难,摆正位置,“拼”字当头,力争打好每一场预赛的具体要求。我市共组织近800人参加了十运会26个大项、300个小项的预赛。经过努力,共有547名运动员在26个大项、218个小项上获得决赛资格,其中重点项目和重点队员全部进入决赛。超额完成了450-500人进入决赛的预定目标,向十运会决战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在其后的备战工作中,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细化管理和训练。围绕金牌点和具体成绩指标的实现,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竞技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和高级顾问指导团加大了对重点运动项目的检查力度,先后对17个重点班队,围绕重点夺金队员逐个梳理,针对所暴露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并采取督办的方式逐一检查落实。同时,对不能适应备战形势要求的教练、干部进行了及时调整。在训练和管理工作上,突出了运动员个性化训练,强调从每一动作、每个细节抓起,精雕细刻,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有效地促进运动队训练质量的提高,加强了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决赛取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在十运会上取得金牌总数第四的历史较好成绩。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于2005年10月12日至23日在江苏省举行。这是2008年奥运会前国内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水平最高的赛事。经过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顽强拼搏,我市共获得32金、23.5银、26铜,奖牌共计81.5枚,总分1667.45,有1人1次创全国纪录并亚洲纪录,北京代表团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全面地超额完成了“金牌超九运,位次保六拼五,着眼08奥运,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既定目标,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也为我市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强了信心。这一成绩也是自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以来,北京在全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首都竞技体育的水平,展示了首都体育健儿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游泳等基础体能项目和拳击等弱势项目上有所突破,发现、锻炼了一批新人,锻炼了体育管理和教练员队伍及代表团团部的指挥能力,也从参赛的角度学习到了十运会组织运作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对我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继续突出了备战08奥运的有关工作。一是做好向国家队输送人才工作。我市已有130名左右的运动员在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集训。这将是我市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主力军。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备战08奥运主体项目的人才到位率和成才率。二是积极争取总局在人才交流方面的政策,扩大东西合作,推进强强联合,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行双计牌分。扩大我市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参赛面和冲金点。在这项工作上,我市已与四川、重庆等西部省市达成人才共同培养的协议,并向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了汇报。三是加强了业余训练工作,突出18个区县重点布局项目建设,核拨了2005年业训经费,完成了2005年后备人才专项经费立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业余青少年运动员全国注册工作。四是高质量地完成了二级运动员招生工作。经过三个月的组织、测试和考核,共有379名运动员被录取。这次二级招生工作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手球、排球等项目的报名参测队员有所增加,这些项目业训规模萎缩的状况有所改变;二是从外省市引进的队员增多,后备人才储备的基础得到加强。五是做好第十二届市运会筹备工作,完成了《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员参加竞技系列比赛若干补充规定》,发挥好竞赛杠杆的引导、推动作用。六是参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我市共有七所体校被认定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对推动我市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今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正常发挥,展现了实力。其中表现突出的是张怡宁、郭焱分获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亚军,陈颖在射击世界杯(美国站)女子手枪项目比赛中夺得冠军,并为中国夺得2008年奥运会该项目的参赛席位。
二、落实“人文奥运”理念,初步建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成功举办市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群众体育各项工作蓬勃开展
2005年群体工作以纪念《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为契机,以举办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为重点,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我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十年来,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基本建成以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健身活动、体质测试为内容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群体活动广泛开展,市民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共举办市级活动693项,各类活动3465项次,参与活动630多万人次,体育人口达到52.4%,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逐步增强;群体组织建立健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100%的街道、乡镇、社区和90%的行政村建有体育组织,青少年俱乐部发展到111个,全民健身辅导站达到4905个;经费投入不断增多,健身环境和设施显著改善,已配建全民健身工程5363个,总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总投资6.6195亿元; 100%的街道、乡镇、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和60%的行政村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体育骨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1861名;建立国民体质测试站293个,参加国民体质测试人数达到61万人次;全民健身拉动体育消费,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
为全面总结我市群众体育十年工作,6月10日召开了北京市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大会。总结了成绩和经验,规划了未来,表彰了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奖项的申报评选工作,并在十运会期间受到全国表彰。
(二)成功举办了北京市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本届体育节于6月18日至30日在全市范围内举行。本届体育节突出“热烈、新颖、实效、节俭、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的宗旨,举办了北京市外国友人运动会、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运动会、“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科普知识进万家”等12项市级活动,“健康海淀行动”、“北京十大公园晨练连锁大行动” 等225项次区县级活动,基层活动6254项次,吸引428万人次市民参与,规模和影响均超历届。本届体育节特色鲜明、特点突出,项目设置有所创新,社会化程度加大,宣传广泛,影响较大。很好地普及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和科学健身知识,推广了科学健身方法,成为广大市民健身的节日,再掀全民健身的热潮。各级体育部门和体育协会也借助本届体育节的热潮和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
(三)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采集工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的要求,今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上半年成立了由市体育局、市教委、市农工委等9家市级部门组成的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会,印发了 《2005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方法》,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监测样本抽样方法,落实了监测队伍和全市17个区县监测抽样的组织工作。自7月25日至10月15日,共采集样本量20240人,并按时完成了国家监测样本的数据上报工作和北京市监测样本数据录入工作。监测数据的处理、监测报告的撰写、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将于2006年6月全部完成。同时,今年还开展了创建北京市国民体质测定健身指导示范站的工作,引导区县建设本辖区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及日常体质测定工作打好基础。
(四)积极落实“人文奥运”理念,推行体育生活化试点工作见实效。一是组织编印了《全民健身科普知识手册》,并通过“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科普进万家活动”,无偿送书30万册到千家万户,为广大市民了解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生活理念和健身方式提供方便条件。到2008年,将编印4册共计200万本并无偿发放到200万个家庭。二是为在青少年中普及奥运项目知识、竞赛规则和观赛礼仪,与北京奥组委等单位联合主办了三期北京市青少年奥运项目体验营活动,来自部分大、中、小学校的优秀学生和在职青年代表共计350人参加了活动。三是评选了20个北京市全民健身景观和11项北京市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以展现我市群众体育的勃勃生机,同时也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国内外交流做好准备。四是在东城区黄化门社区启动了体育生活化社区试点工作。通过近一年的试点工作,“体育生活化”社区基本实现了群众体育社会化的目标,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居民自治的社区体育组织黄化门社区全民健身协会;研发了适合不同家庭条件的个性化健身器材,新建了社区健身俱乐部;建立了体质测试站,科学指导贴近百姓;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交流”的社区活动模式。
(五)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工作,推动了设施建设的多样化。一是加强了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建设和管理。今年新增辅导站458个,使总数达到4905个,每天吸引50余万人参加锻炼。锻炼人群也由原来的老年人为主逐步发展为中青年人占相当比例,健身项目也不断创新。二是实施了《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考核办法》,全年共培训国家级37人,一级400人,二级1159人,三级2540人。三是推进了健身设施建设的多样化。今年重点加强了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260个行政村配建了总面积为10.4万平方米健身场地。使全市100%的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以及60%的行政村均已配建了全民健身设施,提前完成了《北京体育奥运行动规划》的目标。此外,今年还在朝阳公园和龙潭公园建设了体育园区。朝阳公园还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公园。
(六)青少年体育稳步发展,农村体育特色鲜明。上半年举行了由3000多学生参加的北京市中小学传统校足、篮、排等项目的比赛。2005年继续创建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个,总数达到111个,会员10万多人,年接待1500多万人次。评定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3所,申报了5所第二批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在农村体育方面,举办了“2005年京郊农民体育展示活动”,来自京郊13个区县的871名农民健儿参加了夹豆子、掰腕子、跳绳等16个项目的展示活动,对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掌握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召开了农村体育工作研讨会,就如何推进体育组织在乡镇和行政村中发挥作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开展了体育先进乡镇(村)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先进乡(镇)22个,先进村92个。
三、制定管理标准,加强体育市场的检查和调研,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一)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并加强检查。一是从转变体育市场管理方式,构建服务标准管理体系的角度着手,制定了《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和《北京市滑雪场所安全管理规范》。《规范》就健身场所的专业人员资质管理、单位面积人数控制、公共卫生检测、治安消防责任制的落实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得到了专家和经营单位的认可。4月29日,两个《规范》被列入我市第二批安全管理规范颁布试行。二是针对我市体育运动项目活动场所多,但国家设定的14项强制性标准和2项推荐性标准不能完全涵盖和不完全适应的情况,制订《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安全通用技术标准》,确保群众健身的安全和健康。该《标准》已完成地方强制性标准的立项工作,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及监管执法机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三是加强体育市场监管职能,筹建“北京市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办公、动态管理,开展社会监督。四是6月1日开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健身房、滑雪场安全管理规范专项检查。本次专项检查效果明显,共检查健身房524个、滑雪场8家,查出隐患313项,整改涉及84个单位,其中停业整改5家。五是配合“市假日办”加强了“黄金周”期间危险性项目体育活动场所的检查。
(二)加强了体育产业规划和调研工作。一是7月中旬召开了全市体育产业工作会。会议明确了体育部门在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责任,研究了“十一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及任务。二是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体育产业占全市GDP力争超过3%,就业人口占全市就业人口的5%左右的目标。三是完成了《北京滑雪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和《2004年北京市体育产业统计报告》。为规范冬季运动市场的发展,制定体育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和数据方面的支持。
(三)加强了业务交流与研讨。为学习借鉴国外体育市场运作的先进理念,8月份邀请澳大利亚赛事管理专家和北京奥组委官员为我市体育经纪人做了专题讲座;与荷兰健身业商务代表团就健身业发展特点、管理模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消费系统等进行了座谈。开展了第七期体育经纪人培训考核,109人取得体育经纪人资格。目前全市共有体育经纪人1166名。
(四)体育彩票销售额有所回升。今年体彩销量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得以遏制,销量比去年有所增长。为使体育彩票再创辉煌,今年推出了足球单场竞猜的新玩法,构建并成功试运行了全热线投注系统,建设了7家专营店,提升了销售网点的档次和形象。截至12月31日,我市体育彩票共销售8.95亿元,筹集公益金3.12亿元。
另外,还首次尝试进行了十运会北京市代表团的市场开发工作,筹集款物共计523万元。北京市体育基金会还启动了北京市运动康复中心筹建工作,与北京市国资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
四、成功举办两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一)成功举办了第九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比赛于5月10日至15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羽毛球队约460名运动员参赛,共进行了77次360场团体比赛。最终中国队第五次夺得“苏迪曼杯”。本项赛事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主办,总局乒羽中心、北京市体育局承办。这也是该项赛事第一次走出欧洲。与该项赛事此前在欧洲所受关注不高、观众较少、设施条件落后、接待服务不周的情况相比,本届赛事的组织服务等工作得到了国际羽联、各参赛国家队的充分好评。达到了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扩大影响、营造氛围的办赛目的。
(二)再次成功举办200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该赛于9月10日至25日在北京网球中心举办,包括世界男子职业网球协会(英文简称ATP)巡回赛、世界女子职业网球协会(英文简称WTA)巡回赛、国际网球联合会(英文简称ITF)青少年比赛等三个国际网球组织的三项赛事,总奖金额超过110万美元。除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之外,中国网球公开赛已成为全球网球赛事中项目设置最为齐全的比赛。本次赛事赛程为16天,共有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世界顶级男女网球明星在内的268名选手参加了共247场比赛。据统计,2005中国网球公开赛累计观众达8万人次。2005中网公开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坚持走国际化、规范化的商务开发之路,坚持高水平、高规格办赛,不仅成功举办了一届国际水准的网球赛事,而且锻炼、培训了一批高水平的竞赛组织、服务保障和宣传队伍,为2008年奥运会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演练。
同时,2006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2006年世界垒球锦标赛的筹备工作已进入实际运行阶段。
五、稳步推进了体育体制改革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要推进体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年初,成立了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为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竞技体育的集约化、群众体育的社会化、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根据实施方案的安排,6月初,对广东、上海、江苏三地的体育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考察了三省市在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及其利弊,群众体育社会化的具体方式和体育设施建设及作用发挥,体育产业市场化管理和资源整合,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学习了不少先进经验,形成了考察调研报告,为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北京市体育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初步形成草案,待成熟后拟于12月底报请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审议。同时,由我局承担的《北京市体育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课题也已近结稿。
“十一五”期间,正值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年初,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立了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8个调研课题,并深入到18个区县开展调研活动。同时还加强市和区县两级人员的培训,探讨编制中的问题,协调两级编制工作进度和项目,以保持编制工作的一致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已形成送审稿,7个专项规划已经完成制定工作。
六、相关奥运筹办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
(一)奥运项目知识和文明礼仪宣传工作见成效。制定了《2005—2008年全市宣传普及奥运项目知识和赛场礼仪规划》,完成了《奥运规则与礼仪》初稿;覆盖28个奥运项目的电子竞技网站已经开通,此外今年还结合“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和2005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市属各新闻媒体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节目,对奥运竞赛项目知识和赛场礼仪进行了集中大量的宣传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奥运体育设施环境建设工作逐步展开。今年工作的重点是摸清场馆环境现状,确定具体建设内容,开展5至8个场馆的环境建设试点工作。为此,成立了“2008”场馆建设办公室,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2008”体育设施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奥运会体育设施环境建设工作会,明确了各业主单位的任务,稳步推进计划,工作初见成效。截至目前,7个试点单位对违法广告、违法建设以及逾期临建拆除率达100%,规范了环境秩序,整治市容顽症,严格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
(三)专业人才参与奥运会场馆建设发挥了应有作用。为使奥运场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运动员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服务。今年组建了64人的各项目专业人员队伍,配合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参与了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和设计工作。目前已有47人次体育专家为15个场馆建设开展了咨询服务。同时,我局还积极配合“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了奥运会训练场馆改造项目及场馆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
七、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市体育局系统被列为第一批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要求,成立了局各级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组织了集中学习教育,并结合备战十运会工作的实际情况,较好地完成了党员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活动,形成了涉及5大类21个方面问题的局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并进行了责任分解和逐条整改。经过努力,全局系统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要求,取得实际效果。
八、体育法制建设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在法制建设方面,一是做好《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和《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的立法、修订工作。2004年有关方面共同组成了《条例》立法起草小组,在借鉴兄弟省市和国外经验的同时,深入区县、街道进行调研,并召开有关专题座谈会重点研讨,同时书面征求了55个单位的意见并在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和建议。12月1日,《条例》以高票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我市群众体育工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另外,根据市政府将《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确定为修订项目的要求,对《办法》先后修订了8稿,已报市法制办提交市政府常务会最后审议。二是以规范体育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不断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加大了对体育市场执法检查的力度。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执法培训。三是积极开展了体育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法治意识。
在体育科教方面,紧紧围绕十运会中心工作,根据运动队的实际需求,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争取多方支持,加强竞技体育的科技保障和服务,强化反兴奋剂意识,编印有关材料,普及科学训练知识,完成区县选材测试4225人和数千名业训运动员骨龄测试工作。在教育方面,完成体校388人的招生工作,推荐83名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加强了校际交流,开展了“体育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有效提高了体育文化教育水平。
在基础建设和财务管理方面,完成了局系统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强化了项目管理与监督,完善了训练设施建设与器材配备,加强区县体育设施的综合调控,开展场馆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完善了财务监督与管理。
另外,在体育人事管理和老干部工作、体育宣传、体育国际交流和外事管理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纵观全年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多方面的显著成绩,我们认为,这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坚强领导和关心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体育工作者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对全局工作正确把握和有效指挥的结果。但这些成绩与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方面,优势项目不多,广种薄收的局面没有改变,基础体能类项目虽有个别突破,整体落后的局面没有质的变化,尖子人才较少,科研的先导作用还不够。群众体育方面,健身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渠道尚未形成,健身场地闲置与紧张不对称的矛盾仍然存在,体育人口的结构不尽合理,中青年人群的比例太小,一些体育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体育产业的支持性发展政策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不突出。体育法制方面,社会的体育法治意识不强,行政执法的能力、水平和力度需要加强。体育赛事方面,市场化、国际化的意识和运作手段还有差距。以上这些问题和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