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5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5-04-30 16:32:35  |  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
字号:
分享:
打印

京体办字〔2025〕58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市体育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5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体育局    

2025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之年。全市体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深入开展体育“四个重要”的创新实践,在北京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征程上取得显著进展,更好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

  (一)深化改革创新,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门办体育、开放办体育,积极引入多元主体参与体育治理,推动体育与教育、卫生、文旅等领域融合发展。开展“十五五”时期北京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台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高水平举办精品赛事,大力发展赛事经济。进一步优化优质赛事供给,举办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40项重点国际赛事,做好2027年田径世锦赛、2029年游泳世锦赛筹备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体系。发挥赛事链接作用,积极探索一赛一会展、一赛一特许、一赛一路线等“赛事+”举措,创新赛事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大力发展赛事经济。

  (三)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市民群众运动健身需求。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行业和人群间均衡可及。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新建或更新60处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开展北京市体育大会、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办好“徒步看北京,健康伴我行”系列赛事活动、环北京公路自行车赛、龙舟大赛,组织青少年锦标赛、青少年冠军赛、“奔跑吧·少年”等青少年赛事活动,举办乒乓球公开赛、市民快乐冰雪季等群众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200项。

  (四)抓好训练备战参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强和规范专业运动队建设管理,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北京队。坚持“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强化体能训练和科技助力,开展教练员培训,推进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创新,提升训练质量和效益。抓实第十五届全运会备战参赛组织,健全系统化工作体系,提高备战水平,完成参赛目标任务,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谋划新周期竞技体育发展,加强整体规划设计。提升三大球竞技水平,增强队伍的竞争力,支持职业俱乐部打好联赛。

  (五)深入推进新型青训体系建设,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制定实施新型青训体系实施意见(试行),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匹配的新型青训体系。聚焦国家竞技体育“633战略”,坚持满负荷布局奥运战略项目,坚持全覆盖建设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强全生命周期人才梯队建设,探索“双优”训练模式,构建“双元”培养体系,打造“四优”人才队伍。构建全要素融合发展生态体系,突出赛事引领,扩大国际交流。

  (六)夯实青少年三大球发展基础,加快提升三大球竞技水平。加强顶层设计,会同市教育等部门,研究制定青少年三大球发展文件。坚持以赛事体系建设为牵引,积极赋能传统校发展,构建新型三大球青训体系。统筹举办北京市“百队杯”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整合提高现有青少年赛事,创新举办华北地区青少年三大球联赛,探索举办“长城杯”国际青少年三大球赛事、全国三大球传统校锦标赛,打造全新青少年三大球赛事体系。创新三大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全链条青训体系,加快建设北京市三大球青训基地。

  (七)全面激发“体育+”活力,培育首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头部企业培育引进,吸引集聚中小微企业。加大体育促消费力度,积极发展冰雪消费、时尚消费、夜间消费。以品牌赛事为引领,进一步开发升级商文旅体农林水多元业态,扩大赛事资源链接、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赛事消费新场景。

  (八)统筹推进体育教育、文化、安全等方面改革,提升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支持体育院校发展,提高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大宣传”格局,持续传播体育正能量。推进干净的反兴奋剂生态体系建设,加强“三品”防控和行踪信息监督管理。加大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体育场所、赛事活动等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闭环管理,提升体育领域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持续增强政务服务能力,加大依法治体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践行“接诉即办”“吹哨报到”,持续抓好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合理诉求的解决率、满意率。

  (九)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好担当职责使命。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为基层减压减负,深入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警示教育,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党政机关

联系电话:010-55533301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09号院1号楼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