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群众组比赛收官之战,半程马拉松在园博园圆满结束。来自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密云区、延庆区14个区以及燕山地区的601名运动员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男子半程马拉松项目金、银、铜牌分别被房山区、东城区和密云区夺得,女子半程马拉松项目金牌被海淀区夺得,银牌和铜牌被丰台区夺得。
群众比赛首个项目围棋比赛于8月13日拉开帷幕,历时1个月的赛事,本市近7000名体育爱好者直接参与到群众比赛的市级总决赛之中。本届运动会群众组共设15个比赛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象棋、桥牌、轮滑、气排球7项全运会群众组比赛项目,健身气功、中国式摔跤、风筝3项传统体育项目,网球、足球、篮球、毽球、马拉松5项群众普及项目。为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打造全年龄友好赛事体系,在项目设置上进行了细化,小项大幅提升到111个。为了更好地突出群众性,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凡具有北京市户籍、学籍和工作、生活在北京市,具有北京市居住证、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非北京户籍适龄人员,以及在京现役军官、警官及士兵等均可代表16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地区参赛。通过细分年龄、组别等方式,将赛事打造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龙头”,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提质升级,让市民在高水平赛事平台中体验运动魅力,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18岁至55岁参加健身的人数众多,女性健身爱好者同男性一样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千余名在京居住或工作的非京籍健身爱好者也加入到市运会的队伍中,众多体育爱好者登上市运会的舞台,展现健身风采,共享健身乐趣,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同时,市运会群众比赛推动体育社团在赛事策划、组织、实施方面的工作得到巩固和发挥,市级协会的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队伍得到锻炼和加强,与各区体育局、体育总会和单项协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突显了在各领域的人才、资源等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组委会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依托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新采取直播、短视频等宣传方式,全方位立体报道赛事情况,受到中国体育报、人民日报、央视频、冬奥纪实频道等媒体报道200余次。推出了“市运会人物故事”专题报道,讲好群众积极参与、顽强拼搏、展现风采的故事,让全民参与、乐享健康的体育精神在群众中传承延续。
组委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疫、赛事组织、安保、交通、急救”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制定了包括“熔断”机制在内的安全工作方案预案,严密组织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加强现场组织和重点部位管控,确保了赛事平稳顺利进行。坚持“防疫为先”,统筹疫情防控、赛事组织与场馆运行一体推进。加强与属地场馆沟通联系,赛前按要求设置缓冲区、扫码区、测温区、签到处、留观区和隔离区;严格防疫措施,赛场各部位按要求部署防疫物资,做到定时消杀;比赛当天各区统一组织参赛队员集中乘坐大巴到达赛场,引导有序测温,严格“两证两码”查验,赛中提醒所有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按照“分区不重叠、界面严管控、人员不跨区”的原则加强赛场管理,确保不同区域人员不交叉。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通州区、昌平和经开区等7个承办比赛的区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餐饮、交通、医疗、志愿者等方面精心安排,规范服务,注重细节,提升质量。在各方细致全面的保障下,北京市最高规格群众赛事顺利推进,让参赛市民感受城市的魅力与温度,受到了一致好评。有条不紊的部署组织和全面周到的防控措施,让市运会群众组比赛更精彩、更顺利、更圆满。
通过市运会群众比赛的新平台,进一步宣传推广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切实落实《“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助推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现了市运会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提升了北京市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成为弘扬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届北京市冬季运动会上,还将参照市运会群众比赛的新模式,开展适合群众参与的冰雪运动项目比赛,推动冬奥遗产传承,巩固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