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梅香,今年69岁,是一位老党员。她曾就职于青海省民族歌舞剧院,她的多部作品获省级奖项,被评为国家一级编导。2006年,荣获北京市健身操舞比赛一等奖。她创作并参演的藏族神话舞剧《智美庚登》获北京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至2012年,狄老师担任社区居委会社区医疗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工作期间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情操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开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狄梅香
2012年,狄梅香从居委会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是她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退休,所以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社区舞蹈队事业中。舞蹈队每周一三五上午排练,队员们虽然跳过广场舞,但对于跳专业舞蹈,可以说是零基础。而且队员们年龄又偏大,有的悟性不好,有的腿脚不够灵活,有的音乐感稍差一些。狄老师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地教。有时候一个兰花手,狄老师会示范数十遍。每一根手指翘起的幅度,每一种情绪的表达,都不容一点瑕疵,直到全部队员熟练做到位为止。一上午排练下来,狄老师早已汗湿衣衫。她常说,“队伍虽然业余,但也要按专业水平要求”。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使她的队伍迅速进步,成为社区文艺的顶梁柱之一。
教舞是一件费神的事,编舞更不轻松。狄梅香每周有5个半天教舞排舞,5个晚上指导模特队,其他时间就是在家听音乐,琢磨什么拍子对应什么舞蹈动作,动作揣摩完,还要设计场面。在狄老师家里的每个房间,客厅、厨房、餐厅、卧室,甚至洗手间都会有两样东西,那就是三两页纸和一支削好的铅笔。纸上画着不同数量和排列的圆圈,圆圈代表各个舞蹈队员的场位。这是狄老师在做家务甚至吃饭洗漱时有了灵感随时记录下来的,然后再花大量时间编成一支完整的舞蹈。考虑到队员多数是老年朋友,狄老师编舞时不光考虑动作优美,还要考虑队员们的安全性和身体承受能力。而且,狄老师设计的好多舞蹈动作都有健身作用,比如,《张灯结彩》的甩手和拍肩等动作。队员们都说跟着狄老师学跳舞,不光心情愉悦,身体上好多小毛病都好了,家人朋友都说自己精气神儿越来越好。
生活中的狄梅香
狄梅香以前的同事都说狄老师太实在,一个大编导跑去社区舞蹈队义务编舞,又忙又累又没钱,大家都劝她办一个收费的舞蹈培训班。可狄老师说居委会搭建了平台、安排了场地,做为一名社区党员能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做点事儿当然义不容辞,只要队员们需要,就会一直教下去,忙是忙一点,但内心感觉很充实。
现在狄老师义务为两个社区舞蹈队排练,数年如一日,无论酷暑严寒,年近七旬的狄老师依然骑车往返,不辞辛苦地编舞排舞,为社区舞蹈队事业竭尽心力。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公益、促和谐”的荣华精神。
不光是专业的舞蹈素养和奉献精神让大家敬服,狄老师还是队员们的“知心大姐”。她建了一个舞蹈队微信群,队员们经常在上面拉拉家常,有了困难互帮互助,还偶尔各显厨艺,做些拿手好菜大家分享。在狄老师的带领和感召下,来自五湖四海的舞蹈队员们亲如一家,再由队员带动各个家庭,和谐了邻里关系。
做为一名社区党员,狄老师克服了家庭负担重,身患糖尿病等困难,除了为社区舞蹈队编舞、排舞外,在社区创建“五好家庭”、“开展邻里守望”、“节能环保”、“民事调解”等各项活动中也是骨干。她不但自己坚持每天“邻里守望”巡逻,主动调解邻里纠纷,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同时,她还动员老伴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组建了朗诵队,用小品、诗歌歌颂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在今年1月24日的《拾忆春约、砥砺前行》迎春联欢会中,狄梅香主动承担了晚会总导演,从各个团队的舞蹈编排、服装、音乐、走场进行指导和彩排,使整场演出空前成功,受到上级领导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狄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是社区居民心目中的优秀共产党员,被居民誉为德艺双馨的知心大姐。
有了街道和居委会的大力推动,有了狄梅香这位可爱又可敬的文艺带头人,卡尔百丽社区舞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各项舞蹈比赛大奖。不仅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更是构建和谐、温馨社区家园的重要组成。这正是“文艺带热邻里情,和谐社区乐融融”。
本服务由北京市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