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生,1996年开始习练太极拳,通过学习熟练掌握了各种太极拳及刀剑套路,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太极拳和刀剑比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通过不断刻苦的训练和学习,2015年1月,马福生考取了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东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马福生
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传统运动。太极拳风格独特,兼具了健身、自卫、表演、竞技、娱乐、怡情养性等功能,很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士终生练习。太极拳不单是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保健的全民运动,需要体育指导员们大力传承和推广。
1998年10月15日,马福生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万人舞太极拳表演,从此他开始痴迷太极拳。从2006年开始,为全力配合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工作,马福生多次协助区武协组织参与市、区太极拳比赛和故宫午门内的火炬传递及奥运场馆测试赛等活动。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第二天,马福生还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健身展示活动之一太极拳、扇表演。
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马福生荣幸地被选中参加8月17日~24日在鸟巢开展的全民健身展示任务。通过半年多的集训,他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从太极拳技巧和专业知识上,更从感情上对太极拳更加热爱,也结识了很多拳友。集训期间虽然离家很远,但他克服了困难,坚持参加所有的集中训练。无论是早4点的集合,还是顶着炎炎烈日的训练,每一次在训练场上挥汗都是一种人生的特殊体验。在集训中马福生协助主教练参与了队伍管理工作,他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每个太极拳的动作都必须严谨,并且一步到位。每当马福生感到疲累的时候,他就会想此时此刻自己就是一名奥运会参与者,在为北京奥运增添光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当想到这些,马福生就会有无限的动力让他继续坚持下去。
经过了2008年的磨练,2009年,马福生身兼数职——教练、组织者、表演者,还接到了北京市体育局主办的首个全国“全民健身日”万人太极拳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任务。在这次活动中,马福生担任了东城区200人的训练任务。他和另外几位老师被派到中学教学太极拳,并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们二十四式太极拳。同时白天还要在场馆、机关单位给其他学员训练教学,每天都要南北城跑。有时刚集体训练完,还要马上赶去学校、机关进行教学。每天随身必带咽喉含片、降压、防暑暑等药物。这次的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对于马福生来说,教中学生还是人生头一次。中学生的运动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也有强有弱,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太极拳,太极拳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了解,所以教学的难度会非常高,既要完成学习也要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所认知和了解。那时正值夏日,每天下午学生体育课的时间,马福生都要到室外太阳地里教学,一个动作就可能练习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们又爱聊天,难于管理,几乎都要一个一个进行教学,每次一节课下来就一身汗水。但在经过了几周与学生的磨合和接触后,慢慢学生们也对他产生了感情,会时不时地说一句“老师您休息一会,别累着”,虽然是学生一句简单的关心,但让马福生心里暖暖的,再辛苦也值了。后来,在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带动下,很快所有学生完成了太极拳的学习。
那一段时间,一边训练、一边教学,马福生的压力很大,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耽误过训练和课程,在很短的时间里与学生们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短短几个月的训练时间内,不但磨练了他的意志,更提高了他太极拳的技艺,再多的风吹日晒都是值得的。那个时候一些机关干部学员给他起外号叫“马不累”,马福生也欣然接受,这些都是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磨练,也更让他对太极拳情有独钟。
太极拳可以说是马福生一生的最爱并不断追求的运动。他常年坚持在地坛公园辅导站教授太极拳工作,面对各种年龄各类身体条件的学员,他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健身意见,年轻人身体条件好的,以较大运动量的习拳和练功为主。年龄大一些,身体条件一般的,就指导他们适当适量习练,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健身辅导。同时他积极参加北京市体育局组织的各项大型体育活动,多次参加并组织市区、的各种比赛。参加太极拳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近几年还参与了东城区太极拳专项委员会每年对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并长期在国企、机关、学校担任太极拳、太极剑等教学工作。
在多年的太极拳教学、组织活动和参与比赛中,其实还有很多令他难忘和感动的事情,在太极拳事业传承中,马福生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和比赛奖项:2009年,在承德举办的全国太极拳比赛,获得了传统杨式太极拳一等奖;2011年,荣获北京市“申佰圣杯”武术太极拳比赛男子甲组孙式太极拳第二名;2015年1月,考取了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同年被评为东城区“二星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16年担任北京武术院、北京市武术协会承办的“太极北京国际健身交流大会”太极拳表演的教练;201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太极拳选拔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本服务由北京市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