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新最初习练太极拳的原因是总感觉自己身体状态不佳,冬天经常感冒发烧。她下决心坚持每天习练太极拳,认真学习太极拳的形态动作,呼吸吐纳,从放松入境,到心理调节,何立新感觉打太极拳可以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作用。经过一年多的习练,她感觉身体明显有了改善。当大家再看到她时,都说她更有精神了。何立新非常高兴,不爱感冒发烧了,还找到了一项可以强身健体的健身项目——太极拳。
西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何立新
2002年和2006年,何立新曾代表区里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北京市职工运动会的集体24式太极拳比赛,均荣获一等奖。凭着对太极拳赤诚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何立新每天都会带着10斤重的音响到活动站点,为大家服务。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她始终如一。
随着城市的变迁,活动站点的移动,何立新来到了陶然亭公园望瑞亭太极拳辅导站。并在2008年被聘为区武协委员,担任片长、站长之职。任职期间,她先后担任各个辅导站太极拳的教学工作,还在区里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中参与教学指导。
望瑞亭太极拳辅导站是一个人气十足、气氛和谐的大家庭。10多年来,何立新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去教拳。她义务教拳,对新老学员一视同仁,不分年龄大小,手把手地教,一招一式地辅导,随时解答学员们的各种问题。大家互相交流、切磋,所有人的技术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每当看到大家的点滴进步,何立新的心里无比高兴与自豪。活动站上的一些年长者,基本上都有慢性病。通过习练太极拳后,大家感觉受益明显。改善了睡眠,促进了消化,筋骨得到了锻炼,愉悦了心情,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在培养学员方面,何立新比较重视武德修养,注重提高武技,提倡助人为乐、和谐友爱的精神。望瑞亭太极拳辅导站的站员们就像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快乐练拳。为了更好地教好太极拳,何立新也不断学习提高,充实自己,并在2012年考取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
2014年,何立新组织站员参加了北京市武术太极拳比赛、第四届北京国际武术交流大会、重庆武陵山太极拳文化节比赛,全站有22人先后参加了比赛,共获得金牌46块,银牌22块,铜牌10块。通过比赛,大家的技艺水平一次次得到提高。何立新作为站长,组织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她本人在这三次大型比赛中,获得7项第一名,并获得最佳教练员称号。
2014年8月,何立新在全站普及中国武术段位制——杨式太极拳。何立新和教练员提前半年学习了杨式1-6段的单练和对打套路,并且先一步培训了少数骨干,为全站普及工作做好准备。在全站普及教拳过程中,带动全体人员,积极推广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段位制杨式拳。大家反映段位套路编的好,动作难度小,内容丰富了,实战技术特点体现明显了,提高了大家习练太极拳的兴趣。
2016年,在台州第一届国际太极拳比赛中,活动站里有10人积极报名参加。当时的名单已经上报,报名结束后因个人原因不能参赛而产生的费用一概不能退还。临到报名结束还有一天的时间,站上有位报名参赛的队员郑翠凤不小心把腿摔骨折了,住进了友谊医院。不能参加比赛的她很着急,打电话通知何立新,请她帮忙办理退赛手续。当天,何立新非常忙,上午集训备战9月份全国集体42式太极拳比赛,下午还要去上课。如果不在当天办理,就无法退款。何立新一整天都很着急,晚上到家后饭都没来得急吃,马上到医院去看望郑翠凤,帮她写好退赛证明,签好字,连同住院证明一同拍照,发送到报名组委会,最终办好了退赛手续。通过这件事,何立新感觉虽然只为队员做了一件平凡的事,但她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她的内心是幸福的。
何立新是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她热爱太极,愿意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武术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广武术太极拳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她更爱她的集体、辅导站上的每一名学员。何立新说:“10多年来若没有大家的支持,也没有我的今天。“
本服务由北京市体育局提供